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召开

10月14日至15日,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召开。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汪长林分别致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分别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和千岛湖三个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动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就鸟类、哺乳动物和微生物三个类群介绍了Sino BON三个专项监测网络进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植物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等分别就遥感技术及产品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多层级、多营养级、多维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与功能,俄罗斯大样地网络以及基于大样地的气候变化研究等进行。 

  会议设置了动物多样性监测、森林多样性监测、草原/荒漠多样性监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与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新技术(无人机、LIDAR等)共6个专题,报告70多个,收到摘要近80篇。同时,Sino BON-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Sino BON-草原/荒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以及Sino BON-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监测专项网召开年度会议。

  马克平做大会总结,表示生物多样性监测已涵盖基因、种群、物种以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森林、鸟类、哺乳动物等类群已实现规范化监测,并在某些监测点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会后,部分代表考察了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公顷样地和相关监测设施。

  本届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Sino BON主办。共有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110家科研院所、高校及公司的270多位代表参会。

资源类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