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Chasmatosporites verruculosus Qian , Zhao et Wu , 1983
中文名:瘤纹广口粉
描述:花粉极面观卵形至近圆形,大小(32-40)μm×(30-40)μm;外壁饰以粗颗粒至小瘤状纹饰,小瘤形状不规则或宽椭圆形,大小3.5-5.5μm;壁厚2-3.5μm,远极面具宽椭圆形至圆形大口,大小(18-26)μm)×(14-37)μm,口边缘不规则,常呈微波形,且在纵向上两侧加厚,约1-3.5μm;轮廓线微波状。
产地层位:甘肃窑街,炭洞沟组;新疆乌鲁木齐,八道湾组;湖北蒲圻,鸡公山组;湖南洞口,大岭组;湖南株洲,三丘田组;江西萍乡,安源组、三丘田组;广西贺县,大岭组。
时代产地:全球/三叠纪—白垩纪
中文名:瘤纹广口粉
描述:花粉极面观卵形至近圆形,大小(32-40)μm×(30-40)μm;外壁饰以粗颗粒至小瘤状纹饰,小瘤形状不规则或宽椭圆形,大小3.5-5.5μm;壁厚2-3.5μm,远极面具宽椭圆形至圆形大口,大小(18-26)μm)×(14-37)μm,口边缘不规则,常呈微波形,且在纵向上两侧加厚,约1-3.5μm;轮廓线微波状。
产地层位:甘肃窑街,炭洞沟组;新疆乌鲁木齐,八道湾组;湖北蒲圻,鸡公山组;湖南洞口,大岭组;湖南株洲,三丘田组;江西萍乡,安源组、三丘田组;广西贺县,大岭组。
时代产地:全球/三叠纪—白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