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Sphagnumsporites minor (Krutzsch) Song et Hu, 1985
中文名:小水藓孢
描述:大小18-22μm,三射线长为孢子半径的2/3-3/4;外壁厚1-2μm,表面平滑。
产地层位:渤海沿岸地区,沙河街组至东营组,东海陆架盆地,三潭组至东海群;渤海海城,馆陶组至平原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新生代
拉丁学名:Cupuliferoipollenites fusus (Pot.) Potonie. 1960
中文名:梭形栗粉
描述:大小20-25μm×11-18μm,三孔沟,孔小,微宽于沟,沟伸达两极,似隆起;外壁厚约1μm,表面平滑或粗糙。
产地层位:中国各地下第三系均有分布。
时代产地:北半球/晚白垩世晚期至第三纪
中文名:小水藓孢
描述:大小18-22μm,三射线长为孢子半径的2/3-3/4;外壁厚1-2μm,表面平滑。
产地层位:渤海沿岸地区,沙河街组至东营组,东海陆架盆地,三潭组至东海群;渤海海城,馆陶组至平原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新生代
拉丁学名:Cupuliferoipollenites fusus (Pot.) Potonie. 1960
中文名:梭形栗粉
描述:大小20-25μm×11-18μm,三孔沟,孔小,微宽于沟,沟伸达两极,似隆起;外壁厚约1μm,表面平滑或粗糙。
产地层位:中国各地下第三系均有分布。
时代产地:北半球/晚白垩世晚期至第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