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Toroisporis (T,) crassiexinus (Krutzsch) Song et Zheng, 1981
中文名:厚壁具唇孢
描述:大小40-70μm,三射线长为孢于半径的2/3-3/4,直伸,有窄唇,唇向末端变窄狭,不连成盘状,或开裂呈三角形区;外壁厚约3μm,表面平滑。
产地层位:苏北盆地,阜宁群至三垛组;湖北宜昌,五龙组;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乌依塔克组;江西池江盆地,池江组。
时代产地:欧洲与亚洲/白垩纪至第三纪
拉丁学名:Intragranulitricolporites scabratus Song et Zhu, 1985
中文名:粗糙内粒三孔沟粉
描述:大小47μm×37μm,轮廓宽椭圆形;三孔沟,沟长为长轴之3/5,较窄;孔界线不满,较大;外壁厚约2μm,赤道部位略厚些,外层倍厚于内层,显基柱结构,其外为盖层;纹饰粗糙至细皱状,或为内结构之反映。
产地层位:青海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
时代产地:欧亚大陆/第三纪
中文名:厚壁具唇孢
描述:大小40-70μm,三射线长为孢于半径的2/3-3/4,直伸,有窄唇,唇向末端变窄狭,不连成盘状,或开裂呈三角形区;外壁厚约3μm,表面平滑。
产地层位:苏北盆地,阜宁群至三垛组;湖北宜昌,五龙组;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乌依塔克组;江西池江盆地,池江组。
时代产地:欧洲与亚洲/白垩纪至第三纪
拉丁学名:Intragranulitricolporites scabratus Song et Zhu, 1985
中文名:粗糙内粒三孔沟粉
描述:大小47μm×37μm,轮廓宽椭圆形;三孔沟,沟长为长轴之3/5,较窄;孔界线不满,较大;外壁厚约2μm,赤道部位略厚些,外层倍厚于内层,显基柱结构,其外为盖层;纹饰粗糙至细皱状,或为内结构之反映。
产地层位:青海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
时代产地:欧亚大陆/第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