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Sphagnumsporites jiangchuanensis Chen, 1983
中文名:江川水藓孢
描述:大小18μm;轮廓圆形;射线长为孢子半径的2/3,末端有一小瘤,射线与小瘤构成火炬图案;外壁较厚,分成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具模糊点状纹饰。
产地层位:云南江川,上新统。
时代产地:北半球/新生代
拉丁学名:Aquilapollenites elongatus Zhao, 1987
中文名:伸长鹰粉
描述:体长43.5-57.5μm,宽10.5-12μm,赤道突起长21μm,宽5.5-9μm,总宽49-52.5μm,等极,侧面观轮廓十字形,极面三角形,体与赤道突起均较细长(正模),其他标本的体略宽些;具三条子午沟,使赤道突起末端形成裂片状;赤道突起与体接触处形成的弓形脊细而长,接近赤道突起的末端尖灭,赤道突起末端外壁变薄似如简单的孔;具细密的条纹状构造,平行于体的长轴排列,在赤道突起末端过渡为颗粒状纹饰。
产地层位:松辽盆地,明水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主要为鹰粉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
拉丁学名:Cornaceoipollenites parmularis (Pot.) Potonie, 1951
中文名:唇形山茱萸粉
描述:大小26-35μm×23-25μm,三沟,沟几平行伸展,在极区不相汇合;外壁薄,表面近光滑。
产地层位:辽宁抚顺盆地,主要见于古城子组和西露天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第三纪
中文名:江川水藓孢
描述:大小18μm;轮廓圆形;射线长为孢子半径的2/3,末端有一小瘤,射线与小瘤构成火炬图案;外壁较厚,分成内外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外壁表面具模糊点状纹饰。
产地层位:云南江川,上新统。
时代产地:北半球/新生代
拉丁学名:Aquilapollenites elongatus Zhao, 1987
中文名:伸长鹰粉
描述:体长43.5-57.5μm,宽10.5-12μm,赤道突起长21μm,宽5.5-9μm,总宽49-52.5μm,等极,侧面观轮廓十字形,极面三角形,体与赤道突起均较细长(正模),其他标本的体略宽些;具三条子午沟,使赤道突起末端形成裂片状;赤道突起与体接触处形成的弓形脊细而长,接近赤道突起的末端尖灭,赤道突起末端外壁变薄似如简单的孔;具细密的条纹状构造,平行于体的长轴排列,在赤道突起末端过渡为颗粒状纹饰。
产地层位:松辽盆地,明水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主要为鹰粉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
拉丁学名:Cornaceoipollenites parmularis (Pot.) Potonie, 1951
中文名:唇形山茱萸粉
描述:大小26-35μm×23-25μm,三沟,沟几平行伸展,在极区不相汇合;外壁薄,表面近光滑。
产地层位:辽宁抚顺盆地,主要见于古城子组和西露天组。
时代产地:北半球/第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