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tilozamites lechangensis Wang
中文名:乐昌叉羽叶
形态描述:羽轴宽 1~2 mm,表面具瘤状突起。小羽片质厚,以整个基部着生于羽轴两侧,与轴成45°~60° 角,长镰形,上侧边较直,下侧边的前端向上弯曲,略呈刀形,基部下侧边略下延。小羽片排列紧密,相互接触或微分离。每一小羽片自基部伸出 4~5 条较粗的褶皱,其中靠近上、下侧边的两根延伸不远就分别与上、下侧边相交,一般不分叉。而中间的几根则在不同的位置分叉一次。这样,在小羽片的中、上部可见到多余 6 条的褶皱。每两条褶皱之间有一条很细的叶脉。小羽片的宽度自羽片的顶部向下逐渐增加。小羽片宽度为 3.5~4.0 mm。角质层厚,两面气孔型,上角质层厚于下角质层,其脉络细胞与脉间细胞形态基部一致,因此很难区别脉络与脉间区。细胞呈近等径的多边形,直径为 40~50 µm,垂周壁厚且直,表壁具很多细小角质颗粒。气孔器排列不规则,较稀少,每平方毫米有 30~40 个。下角质层能够分辨出脉络与脉间区,脉络细胞呈纵向伸长的短矩形或平行四边形,脉间区细胞为近等径的多边形,大小与上角质层的相近,垂周壁直,表壁中央具角质增厚。气孔器分布于脉间内,排列不规则,数量较上角质层的多,每平方毫米约 70 个。气孔器单唇型,保卫细胞下陷,副卫细胞 5~7 个,梯形或宽三角形,排成单环,内垂周壁强烈增厚。气孔器之间一般不互相接触,但有时也可见到二个气孔器共用一个副卫细胞的情况(王士俊,1993)。
时代产地:广东乐昌关春,艮口群;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乐昌叉羽叶
形态描述:羽轴宽 1~2 mm,表面具瘤状突起。小羽片质厚,以整个基部着生于羽轴两侧,与轴成45°~60° 角,长镰形,上侧边较直,下侧边的前端向上弯曲,略呈刀形,基部下侧边略下延。小羽片排列紧密,相互接触或微分离。每一小羽片自基部伸出 4~5 条较粗的褶皱,其中靠近上、下侧边的两根延伸不远就分别与上、下侧边相交,一般不分叉。而中间的几根则在不同的位置分叉一次。这样,在小羽片的中、上部可见到多余 6 条的褶皱。每两条褶皱之间有一条很细的叶脉。小羽片的宽度自羽片的顶部向下逐渐增加。小羽片宽度为 3.5~4.0 mm。角质层厚,两面气孔型,上角质层厚于下角质层,其脉络细胞与脉间细胞形态基部一致,因此很难区别脉络与脉间区。细胞呈近等径的多边形,直径为 40~50 µm,垂周壁厚且直,表壁具很多细小角质颗粒。气孔器排列不规则,较稀少,每平方毫米有 30~40 个。下角质层能够分辨出脉络与脉间区,脉络细胞呈纵向伸长的短矩形或平行四边形,脉间区细胞为近等径的多边形,大小与上角质层的相近,垂周壁直,表壁中央具角质增厚。气孔器分布于脉间内,排列不规则,数量较上角质层的多,每平方毫米约 70 个。气孔器单唇型,保卫细胞下陷,副卫细胞 5~7 个,梯形或宽三角形,排成单环,内垂周壁强烈增厚。气孔器之间一般不互相接触,但有时也可见到二个气孔器共用一个副卫细胞的情况(王士俊,1993)。
时代产地:广东乐昌关春,艮口群;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