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Gumuia zyzzata Hao
中文名:曲轴古木蕨
形态描述:匍匐轴在层面上,数条沿同一方向平行延伸,或呈弧形弯曲相互交叉。它至少保存有12.0cm长,一般0.8~3.0mm宽,在向能育轴过渡时可加粗达3.8mm宽。二叉分枝处茎轴通常加粗后再分出等或不等径的次级枝。分枝角度变化大(20°~180°),多呈锐角(20°~60°),间距为1.0~8.0cm。茎轴上见有乳头状或短柱状突起,长0.6~3.6mm,基宽1.0~2.2mm,顶端圆凸。它可能代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轴。标本具突起顶端在负面上的椭圆形压痕,1.1mmx1.5mm,中部下凹,外围为辐射排列的细脊纹。匍匐轴上偶然也可见数条纵向延伸的细脊,它们可能为茎轴在保存时被挤压失水所致(郝守刚,1989)。
时代产地:云南文山地区,坡松冲组;早泥盆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曲轴古木蕨
形态描述:匍匐轴在层面上,数条沿同一方向平行延伸,或呈弧形弯曲相互交叉。它至少保存有12.0cm长,一般0.8~3.0mm宽,在向能育轴过渡时可加粗达3.8mm宽。二叉分枝处茎轴通常加粗后再分出等或不等径的次级枝。分枝角度变化大(20°~180°),多呈锐角(20°~60°),间距为1.0~8.0cm。茎轴上见有乳头状或短柱状突起,长0.6~3.6mm,基宽1.0~2.2mm,顶端圆凸。它可能代表了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轴。标本具突起顶端在负面上的椭圆形压痕,1.1mmx1.5mm,中部下凹,外围为辐射排列的细脊纹。匍匐轴上偶然也可见数条纵向延伸的细脊,它们可能为茎轴在保存时被挤压失水所致(郝守刚,1989)。
时代产地:云南文山地区,坡松冲组;早泥盆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