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详情

学名:Ctenozamites lanshanensis Zhou
中文名:兰山枝羽叶
形态描述:叶整个形状不明。羽片宽约 30 mm。羽轴宽 2 mm,腹面凹陷,背面凸起。裂片(小羽片)长(16~17 mm)约为宽(7~8 mm)之两倍,菱形至宽刀形,顶端亚尖,表面和边缘平,以整个基部着生在羽轴腹面;同侧裂片紧靠,边缘微微叠覆,基部互相联合,与另一侧裂片在羽轴中间接触。裂片全缘,顶端有时略呈波状或细锯齿状;上边直或微凸,和羽轴约成 80° 角,基部收缩;下边呈弧形,下延于羽轴。叶脉不明显,每一裂片基部有 4~5 条,伸出时即分叉一次,向上略分散并再分叉。上表皮角质层(包括下皮在内)厚 4~7 µm,无气孔器,表面具不规则纵向脊状或团块状角质加厚(有的似为不规则的毛状体)。脉路不甚明显,由形状较规则的细胞组成,其间有不甚规则的细胞组成的宽带。细胞轮廓常较下表皮的大,垂周壁不规则加厚,呈波状,无小孔;表壁有时呈网状加厚。具下皮,由延叶脉伸展方向排列的狭长细胞组成。下表皮角质层厚 3 µm,角质化程度较强。气孔器分布在脉路之间。脉路由大致呈纵行排列的、较大的、呈长方形或伸长形的细胞组成。脉路之间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气孔器复环式(多数为不完全的双环式和三环式)。保卫细胞下陷,孔缝方向不规则。副卫细胞 3~7 个(常见为 6 个),形状大小常不规则,角质化程度也有相当差异。副卫细胞内缘常加厚联合成一微微隆起的环。环内可见使气孔窝收缩之角质层。气孔窝口轮廓为长椭圆形至卵形,其长轴方向常和孔缝方向垂直或斜交。周围细胞存在,多数不联合成完整的环,大小和分布均不规则,偶尔全然缺失;有时有外周围细胞。下表皮气孔器以外的细胞垂周壁不规则加厚,呈波状,偶见小孔;表壁常呈网状加厚或在四周较均匀加厚而中间呈一角质化薄弱之窝穴。毛状体多,较粗而短,锥状至柱状,常见着生在几个细胞的交角上;也有在单个细胞上呈乳突状的较小的毛状体。表皮上还有不规则条索状或团块状角质增厚以及病虫害形成的小空洞。下表皮边缘由较规则的长方形细胞组成,无气孔或偶有少数气孔,细胞的角质化程度较强于下表皮正常细胞。小羽片表皮角质层延伸并覆盖羽轴腹面,下表皮上不规则角质条脊或团块更为发育。羽轴背面角质层的细胞狭长,呈长方形排列成规则的纵行,无或偶有气孔器(周志炎,1981)。
时代产地:湖南兰山县圆竹,观音滩组排家冲段;早侏罗世早期。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