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Comia tarimensis Wu
中文名:塔里木异脉羊齿
形态描述:标本为蕨叶的中上部。蕨叶宽 14 cm 以上,羽轴不甚粗强,具有纵向细纹,宽最大为5 mm,向上逐渐变细。顶端为双羽状,标本上可清晰的见到羽轴的二分叉,但两枚顶小羽片保存不佳。小羽片剑形,长 9 cm,宽 1.6 cm,近于对生。基部前侧边缘收缩或成斜截状;后侧边缘下延于轴,具邻脉。小羽片边缘浅裂,呈波浪形。裂的深度为边缘至中脉的 1/5。小羽片之间互相紧挤,但基部不连接。中脉清晰而粗壮,印痕最宽处达 2 mm,与羽轴成 45° 角,微弯。侧脉束状。中脉两侧分别伸出数条第一侧脉,第一侧脉两侧再分出稍稍弯曲的第二侧脉,每侧 3~4 条,有时分叉。第一侧脉消散的位置不一,一种近于顶端,一种在中脉至边缘的 1/2处即行消散。辅助脉 2~3 条。侧脉较窄,互相紧挤,伸入波峰之中,每一脉束的宽度为 4 mm左右。邻脉不成束状,自羽轴伸出后,有时分叉 1 次。在小羽片边缘每厘米内有脉 15~18 条(吴绍组,1985)。
时代产地:新疆库车比尤勒包谷孜,比尤勒包谷孜群;晚二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塔里木异脉羊齿
形态描述:标本为蕨叶的中上部。蕨叶宽 14 cm 以上,羽轴不甚粗强,具有纵向细纹,宽最大为5 mm,向上逐渐变细。顶端为双羽状,标本上可清晰的见到羽轴的二分叉,但两枚顶小羽片保存不佳。小羽片剑形,长 9 cm,宽 1.6 cm,近于对生。基部前侧边缘收缩或成斜截状;后侧边缘下延于轴,具邻脉。小羽片边缘浅裂,呈波浪形。裂的深度为边缘至中脉的 1/5。小羽片之间互相紧挤,但基部不连接。中脉清晰而粗壮,印痕最宽处达 2 mm,与羽轴成 45° 角,微弯。侧脉束状。中脉两侧分别伸出数条第一侧脉,第一侧脉两侧再分出稍稍弯曲的第二侧脉,每侧 3~4 条,有时分叉。第一侧脉消散的位置不一,一种近于顶端,一种在中脉至边缘的 1/2处即行消散。辅助脉 2~3 条。侧脉较窄,互相紧挤,伸入波峰之中,每一脉束的宽度为 4 mm左右。邻脉不成束状,自羽轴伸出后,有时分叉 1 次。在小羽片边缘每厘米内有脉 15~18 条(吴绍组,1985)。
时代产地:新疆库车比尤勒包谷孜,比尤勒包谷孜群;晚二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