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Otozamites yabulaense Deng
中文名:雅布赖耳羽叶
形态描述:叶羽状,保存长 12 cm,宽约 8 cm。中轴粗壮,直,宽 4~6 mm,表面有细纵纹。裂片互生,舌形或长披针形,基本不弯,长 4~5 cm,宽 0.7~0.9 cm,个别宽度达 1 cm 以上。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为 5~6。裂片边缘、两侧近于平行,近顶部收缩,顶急尖;基部最宽,不对称,上侧近基部先扩大然后收缩形成半圆形的耳,耳状部分覆盖于中轴,常超过轴的中线,有时甚至叠压另一侧的耳部。下侧渐收缩或不收缩。裂片的底端还略向内凹,将叶的基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侧部分约为裂片基部宽的 2/3,下侧为 1/3。裂片以下侧部分着生于中轴上。裂片排列较紧,后面的裂片常叠压前面的裂片。裂片与中轴之间的角度变化大,一般在 80°~120°之间。在羽叶的下部,裂片与中轴的角度为 80°~90°,即裂片是向上或平展的,而在羽叶的中上部裂片的着生角度大于 90°,即下向斜生状。叶脉放射状,从裂片的着生部分伸出,有15~20 条叶脉,在耳部的叶脉分叉 1~2 次,以较大角度与叶缘斜交,其他叶脉分叉 1~3 次,部分分叉 4 次,与叶缘小角度相交或到顶。每一厘米宽度内有 50 条左右的叶脉(邓胜徽等,2004)。
时代产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盆地,新河组;中侏罗世。晚期。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雅布赖耳羽叶
形态描述:叶羽状,保存长 12 cm,宽约 8 cm。中轴粗壮,直,宽 4~6 mm,表面有细纵纹。裂片互生,舌形或长披针形,基本不弯,长 4~5 cm,宽 0.7~0.9 cm,个别宽度达 1 cm 以上。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为 5~6。裂片边缘、两侧近于平行,近顶部收缩,顶急尖;基部最宽,不对称,上侧近基部先扩大然后收缩形成半圆形的耳,耳状部分覆盖于中轴,常超过轴的中线,有时甚至叠压另一侧的耳部。下侧渐收缩或不收缩。裂片的底端还略向内凹,将叶的基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侧部分约为裂片基部宽的 2/3,下侧为 1/3。裂片以下侧部分着生于中轴上。裂片排列较紧,后面的裂片常叠压前面的裂片。裂片与中轴之间的角度变化大,一般在 80°~120°之间。在羽叶的下部,裂片与中轴的角度为 80°~90°,即裂片是向上或平展的,而在羽叶的中上部裂片的着生角度大于 90°,即下向斜生状。叶脉放射状,从裂片的着生部分伸出,有15~20 条叶脉,在耳部的叶脉分叉 1~2 次,以较大角度与叶缘斜交,其他叶脉分叉 1~3 次,部分分叉 4 次,与叶缘小角度相交或到顶。每一厘米宽度内有 50 条左右的叶脉(邓胜徽等,2004)。
时代产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盆地,新河组;中侏罗世。晚期。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