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tilophyllum acutifolium Morris
中文名:尖叶毛羽叶
形态描述:羽叶宽线形,中上部宽度较一致,向基部逐渐变窄。羽叶长至少 150 mm 以上,宽度可达60 mm 以上。羽叶基部的羽轴宽可达 2.5 mm,向上逐渐变窄,具纵纹。裂片镰刀形或细长三角形,与羽轴垂直或斜交,互生至对生,排列较紧密,有时略相互叠覆。裂片基部上侧常略收缩,耳状明显或不明显,有时与羽轴微分离,下侧常为下一裂片基部上侧所覆盖,但这些特征往往只在羽叶上部的裂片中表现较明显,而中下部的裂片其基部上侧常看不出收缩,只是平直地与羽轴相交。裂片长度一般都在 20~30 mm,最宽处位于基部,向顶端逐渐变窄,顶端尖或钝尖,裂片中部宽一般在 3 mm 以上,有时可达 6 mm。羽叶基部的裂片的宽度和长度要较中、上部裂片的小。叶脉自羽轴近垂直伸出,较细,常在基部或近基部分叉一次,有的可在中部或近顶部再分叉一次,靠近裂片上侧边的 1、2 条叶脉常延伸不远处就和上侧边相交;裂片中部有脉 10~14 条。角质层厚度中等,上角质层厚于下角质层。上表皮脉络不太明显,细胞直径较小,沿纵向伸长,垂周壁弯曲,脉间区细胞直径略大,近矩形或近等径,垂周壁弯曲程度较脉络细胞的强烈。未见气孔器及毛基细胞下表皮脉络明显,细胞长矩形,排列整齐,垂周壁弯曲程度较强烈,弧曲较紧;脉间区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弧曲较松。气孔器复唇型,分布于脉间区内,排列不甚规则,大致排成 2~3 行,孔缝方向大多与脉络垂直或近垂直,少数斜交或近平行;保卫细胞半圆形,长 23 µm,宽 10 µm,表壁角质加厚,副卫细胞位于保卫细胞两侧,宽度比保卫细胞略大,外壁直或弯曲(王士俊,1993)。
时代产地:广东乐昌关春,艮口群;晚三叠世。内蒙古察右中旗,南苏勒图组;早侏罗世。四川广元白田坝,白田坝组;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尖叶毛羽叶
形态描述:羽叶宽线形,中上部宽度较一致,向基部逐渐变窄。羽叶长至少 150 mm 以上,宽度可达60 mm 以上。羽叶基部的羽轴宽可达 2.5 mm,向上逐渐变窄,具纵纹。裂片镰刀形或细长三角形,与羽轴垂直或斜交,互生至对生,排列较紧密,有时略相互叠覆。裂片基部上侧常略收缩,耳状明显或不明显,有时与羽轴微分离,下侧常为下一裂片基部上侧所覆盖,但这些特征往往只在羽叶上部的裂片中表现较明显,而中下部的裂片其基部上侧常看不出收缩,只是平直地与羽轴相交。裂片长度一般都在 20~30 mm,最宽处位于基部,向顶端逐渐变窄,顶端尖或钝尖,裂片中部宽一般在 3 mm 以上,有时可达 6 mm。羽叶基部的裂片的宽度和长度要较中、上部裂片的小。叶脉自羽轴近垂直伸出,较细,常在基部或近基部分叉一次,有的可在中部或近顶部再分叉一次,靠近裂片上侧边的 1、2 条叶脉常延伸不远处就和上侧边相交;裂片中部有脉 10~14 条。角质层厚度中等,上角质层厚于下角质层。上表皮脉络不太明显,细胞直径较小,沿纵向伸长,垂周壁弯曲,脉间区细胞直径略大,近矩形或近等径,垂周壁弯曲程度较脉络细胞的强烈。未见气孔器及毛基细胞下表皮脉络明显,细胞长矩形,排列整齐,垂周壁弯曲程度较强烈,弧曲较紧;脉间区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弧曲较松。气孔器复唇型,分布于脉间区内,排列不甚规则,大致排成 2~3 行,孔缝方向大多与脉络垂直或近垂直,少数斜交或近平行;保卫细胞半圆形,长 23 µm,宽 10 µm,表壁角质加厚,副卫细胞位于保卫细胞两侧,宽度比保卫细胞略大,外壁直或弯曲(王士俊,1993)。
时代产地:广东乐昌关春,艮口群;晚三叠世。内蒙古察右中旗,南苏勒图组;早侏罗世。四川广元白田坝,白田坝组;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