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Nilssoniopteris hailarensis Zheng et Zhang
中文名:海拉尔尼尔桑带羽叶
形态描述:叶窄线形,直,保存的最大长度达 8 cm 以上,顶端情况不明,中部两侧近于平行,最大宽度 5~6 mm,向基部缓慢变窄,全缘。叶片着生于中脉上表面的两侧。中脉在叶的下表面宽约 3 mm,在叶上表面露出的宽度约 1 mm。叶脉在叶片表面不显著,微微下陷,在下表面较为明显,微向上凸,以直角从中脉伸出,平行,直达叶缘,简单或偶尔在近中脉处分叉一次,每厘米内含脉 16~20 条。角质层中等厚度,上表皮的角质层略厚于下角质层。中脉的上角质层坚韧,表皮细胞轮廓明显,由 20~22 行近于长方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纵向壁具非常细小的齿状弯曲,横壁不甚明显,变化较大,或平或斜,或凹或凸,亦显细齿状;细胞表面具有较均匀的颗粒状加厚;毛基痕散生于整个中脉的表皮上,由多角形或梭形的细胞构成,垂周壁有的微微加厚,有的强烈加厚,多数不加厚,平周壁较普通细胞表面薄,无颗粒状加厚。中脉的下角质层较薄,由 60~72行近长方形细胞组成,毛基痕较少,其他特征与上角质层相似。叶片上面的角质层脆弱,细胞轮廓不很显著,脉路细胞较难分辨,主要由多角形细胞组成,壁薄而弯曲,褶曲一般较为均匀,顶部较为平直,不特别加厚,未见毛基痕出现。叶片下面的角质层较坚韧,表皮细胞轮廓不明显,由脉路较窄的无气孔带及脉间较宽的气孔带组成,脉路上的表皮细胞难以区分。整个下表皮的细胞均为不规则多角形,细胞壁强烈弯曲,形态不定,细胞表面有密集而均匀的颗粒状加厚。气孔散生,数目较少,每平方毫米大约20~25 个,孔口多与脉斜交或垂直,气孔器为双唇式,副卫细胞较大,外壁不甚明显,形态不定,壁微弯曲,比普通细胞壁微厚,内壁接近保卫细胞的外缘或局部微覆其上,表面常有乳头状突起或颗粒状加厚。保卫细胞微微下陷,有点倾斜,角质化较强,孔缝长 30~40 µm,孔口常因副卫细胞内壁乳突所挤压而闭合。毛基痕很多,仅限于脉间的气孔带内,与气孔互生,毛基痕的数目大大超过气孔的数目。毛基由环形单细胞组成,直径 20~30 µm,在中脉与叶片的过渡带上,常常有一条与中脉近于平行的毛基痕连续带,其间偶有气孔出现。叶柄上的角质层相当厚,无气孔和毛基出现,上、下表皮细胞形态一致,均由四边形细胞组成,纵壁显著加厚,横壁密集,强烈角质化(郑少林等,1990)。
时代产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海拉尔尼尔桑带羽叶
形态描述:叶窄线形,直,保存的最大长度达 8 cm 以上,顶端情况不明,中部两侧近于平行,最大宽度 5~6 mm,向基部缓慢变窄,全缘。叶片着生于中脉上表面的两侧。中脉在叶的下表面宽约 3 mm,在叶上表面露出的宽度约 1 mm。叶脉在叶片表面不显著,微微下陷,在下表面较为明显,微向上凸,以直角从中脉伸出,平行,直达叶缘,简单或偶尔在近中脉处分叉一次,每厘米内含脉 16~20 条。角质层中等厚度,上表皮的角质层略厚于下角质层。中脉的上角质层坚韧,表皮细胞轮廓明显,由 20~22 行近于长方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纵向壁具非常细小的齿状弯曲,横壁不甚明显,变化较大,或平或斜,或凹或凸,亦显细齿状;细胞表面具有较均匀的颗粒状加厚;毛基痕散生于整个中脉的表皮上,由多角形或梭形的细胞构成,垂周壁有的微微加厚,有的强烈加厚,多数不加厚,平周壁较普通细胞表面薄,无颗粒状加厚。中脉的下角质层较薄,由 60~72行近长方形细胞组成,毛基痕较少,其他特征与上角质层相似。叶片上面的角质层脆弱,细胞轮廓不很显著,脉路细胞较难分辨,主要由多角形细胞组成,壁薄而弯曲,褶曲一般较为均匀,顶部较为平直,不特别加厚,未见毛基痕出现。叶片下面的角质层较坚韧,表皮细胞轮廓不明显,由脉路较窄的无气孔带及脉间较宽的气孔带组成,脉路上的表皮细胞难以区分。整个下表皮的细胞均为不规则多角形,细胞壁强烈弯曲,形态不定,细胞表面有密集而均匀的颗粒状加厚。气孔散生,数目较少,每平方毫米大约20~25 个,孔口多与脉斜交或垂直,气孔器为双唇式,副卫细胞较大,外壁不甚明显,形态不定,壁微弯曲,比普通细胞壁微厚,内壁接近保卫细胞的外缘或局部微覆其上,表面常有乳头状突起或颗粒状加厚。保卫细胞微微下陷,有点倾斜,角质化较强,孔缝长 30~40 µm,孔口常因副卫细胞内壁乳突所挤压而闭合。毛基痕很多,仅限于脉间的气孔带内,与气孔互生,毛基痕的数目大大超过气孔的数目。毛基由环形单细胞组成,直径 20~30 µm,在中脉与叶片的过渡带上,常常有一条与中脉近于平行的毛基痕连续带,其间偶有气孔出现。叶柄上的角质层相当厚,无气孔和毛基出现,上、下表皮细胞形态一致,均由四边形细胞组成,纵壁显著加厚,横壁密集,强烈角质化(郑少林等,1990)。
时代产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