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Nilssoniopteris prynadae Samylina
中文名:普利那达尼尔桑带羽叶
形态描述:叶片带状,保存长 10 cm,宽达 3.2 cm。两侧近平行,中下部渐窄,顶部和基部不详。中轴较宽,1.5~2.5 mm,其上有细横纹。叶膜厚,边缘不分裂,着生于羽轴腹面,部分压轴。叶脉细,近直角从中轴上伸出,中上部微向前弯,互相平行,部分叶脉分叉一次,每一厘米宽有近 20 条叶脉。上、下角质层均较厚。上表皮脉路、脉间区分明。脉路细胞长方形为主,长约 50 µm,宽20 µm。脉间区细胞长方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直径 40 µm 左右。细胞垂周壁强烈弯曲为“Ω”形。未见气孔器。下表皮脉路、脉间区分明。脉路宽 100 µm,细胞略成行排布,近长方形,长约 50 µm,宽 20~30 µm。横向垂周壁常不垂直于纵向垂周壁;脉间区细胞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直径 30~50 µm,不规则排列。无论是脉路还是脉间区细胞的垂周壁均强烈弯曲成宽和高均为 2~3 µm 的“U”形,且均有不规则角质加厚,致使细胞壁厚达 3 µm。细胞间有瘤状角质加厚。偶见毛状基痕气孔器仅存在于下表皮脉间区,每一脉间区具一气孔带。气孔带宽 200 µm,由 2~3 排气孔构成。气孔器方形或菱形,口孔垂直、平行或斜交脉路,垂直者约占半数。保卫细胞强烈加厚,加厚部分表面平滑,半圆形,外缘常弯曲为细齿状,连唇式,两个保卫细胞联合为20 µm×25 µm 的椭圆形。椭圆形的两极中央各有 1 个 3 µm×5 µm 的长方形空缺。副卫细胞加厚部分长方形或半圆形,有时不规则,外缘多弯曲,但不为“U”形和“Ω”形。两个副卫细胞联合将保卫细胞包围。整个气孔器为方形、菱形,有时不规则形,长 40~50 µm,宽30~45 µm(邓胜徽,1995)。
时代产地: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第14、17号煤层顶板;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普利那达尼尔桑带羽叶
形态描述:叶片带状,保存长 10 cm,宽达 3.2 cm。两侧近平行,中下部渐窄,顶部和基部不详。中轴较宽,1.5~2.5 mm,其上有细横纹。叶膜厚,边缘不分裂,着生于羽轴腹面,部分压轴。叶脉细,近直角从中轴上伸出,中上部微向前弯,互相平行,部分叶脉分叉一次,每一厘米宽有近 20 条叶脉。上、下角质层均较厚。上表皮脉路、脉间区分明。脉路细胞长方形为主,长约 50 µm,宽20 µm。脉间区细胞长方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直径 40 µm 左右。细胞垂周壁强烈弯曲为“Ω”形。未见气孔器。下表皮脉路、脉间区分明。脉路宽 100 µm,细胞略成行排布,近长方形,长约 50 µm,宽 20~30 µm。横向垂周壁常不垂直于纵向垂周壁;脉间区细胞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直径 30~50 µm,不规则排列。无论是脉路还是脉间区细胞的垂周壁均强烈弯曲成宽和高均为 2~3 µm 的“U”形,且均有不规则角质加厚,致使细胞壁厚达 3 µm。细胞间有瘤状角质加厚。偶见毛状基痕气孔器仅存在于下表皮脉间区,每一脉间区具一气孔带。气孔带宽 200 µm,由 2~3 排气孔构成。气孔器方形或菱形,口孔垂直、平行或斜交脉路,垂直者约占半数。保卫细胞强烈加厚,加厚部分表面平滑,半圆形,外缘常弯曲为细齿状,连唇式,两个保卫细胞联合为20 µm×25 µm 的椭圆形。椭圆形的两极中央各有 1 个 3 µm×5 µm 的长方形空缺。副卫细胞加厚部分长方形或半圆形,有时不规则,外缘多弯曲,但不为“U”形和“Ω”形。两个副卫细胞联合将保卫细胞包围。整个气孔器为方形、菱形,有时不规则形,长 40~50 µm,宽30~45 µm(邓胜徽,1995)。
时代产地: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第14、17号煤层顶板;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