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Ctenis denticulata Ye et Huang
中文名:细齿篦羽叶
形态描述:标本保存了羽片的中下部分,宽约 8 cm,基部右边最末 2~3 个裂片似作陡然缩小状。轴宽 2.5 mm,轴面具 6~7 条粗细不等断续相连的细纵纹。纵纹间或宽或窄,时分时合,有时形同纵向排列的小刺。裂片互生,排列紧靠,以 70°~80° 角着生于羽轴的两侧;裂片接近于伸长的矩形,上部最宽处为 1.3 cm,长 2.8~3.5 cm,顶端钝,微呈镰刀状。裂片上侧边较平直,下侧边稍向上弯曲,基部微微收缩后又略扩张,使相邻两裂片的边缘间在轴边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U”形或牛轭状的弯沟;裂片边缘深陷成一细边,自基部至前缘 2/3 为全缘,其上部两侧常出现波状,顶端尖裂为锯齿,每齿有一条叶脉伸入。叶脉稀松,自轴一般以锐角伸出,向外弯,于裂片不同部位分叉,相连成网者多在裂片的前部,中下部不结网或偶见结网,脉网在中下部伸长约 1 cm,顶部为 3~5 mm,宽度 1.2 mm 左右。每个裂片中有叶脉 9~10 条(叶美娜等,1986)。
时代产地:四川开江七里峡,须家河组第三段;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细齿篦羽叶
形态描述:标本保存了羽片的中下部分,宽约 8 cm,基部右边最末 2~3 个裂片似作陡然缩小状。轴宽 2.5 mm,轴面具 6~7 条粗细不等断续相连的细纵纹。纵纹间或宽或窄,时分时合,有时形同纵向排列的小刺。裂片互生,排列紧靠,以 70°~80° 角着生于羽轴的两侧;裂片接近于伸长的矩形,上部最宽处为 1.3 cm,长 2.8~3.5 cm,顶端钝,微呈镰刀状。裂片上侧边较平直,下侧边稍向上弯曲,基部微微收缩后又略扩张,使相邻两裂片的边缘间在轴边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U”形或牛轭状的弯沟;裂片边缘深陷成一细边,自基部至前缘 2/3 为全缘,其上部两侧常出现波状,顶端尖裂为锯齿,每齿有一条叶脉伸入。叶脉稀松,自轴一般以锐角伸出,向外弯,于裂片不同部位分叉,相连成网者多在裂片的前部,中下部不结网或偶见结网,脉网在中下部伸长约 1 cm,顶部为 3~5 mm,宽度 1.2 mm 左右。每个裂片中有叶脉 9~10 条(叶美娜等,1986)。
时代产地:四川开江七里峡,须家河组第三段;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