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seudotorellia hunanensis Zhou
中文名:湖南假托勒利叶
形态描述:叶可能呈披针形,微镰刀形弯曲,长估计不超过 70 mm,最宽处约 5 mm,向上渐收缩,顶端尖,向基部渐渐狭窄。脉 7~8 条,互相平行,可能仅在基部分叉。叶下气孔型。上表皮角质层厚达 5 µm,脉路不明显,由形状均一、排列规则的长方形细胞(15~95 µm×10~30 µm)组成。表壁角质化不均匀;呈网状,有时具粗大(直径 20 µm)的乳突。垂周壁因角质加厚不匀而成断续状下表皮角质层厚 3 µm 左右,由较宽的气孔带(300~600 µm)和较狭的脉路(100~250 µm)组成。两者界线不甚分明。组成两者的细胞形状和大小近似,脉路上的细胞稍长(25~135 µm×10~25 µm),排列成规则的行状,气孔带中的稍短而宽(20~110 µm×10~25 µm)。细胞表壁不均匀角质化呈现不同色泽、细网状,有时也具乳突;垂周壁直或微弯,明显断续状。气孔器单环式至不完全双环式,方向纵向,不排列成行或有时成 2~3 个气孔器的短行,稀疏地散见于气孔带中,偶见两气孔器互相接触。保卫细胞下陷,在近孔缝处角质加厚。副卫细胞 4~6 个,极副卫细胞有时呈伸长形,侧副卫细胞 2~4 个,角质化程度不高,仅在气孔窝口处有乳突伸出悬垂其上,表壁的其他部分常为角质薄弱的浅色区。气孔窝口长达 30~40 µm。周围细胞角质化程度同正常表皮细胞相近(周志炎,1984)。
时代产地:湖南江永桃川,搭坝口段;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湖南假托勒利叶
形态描述:叶可能呈披针形,微镰刀形弯曲,长估计不超过 70 mm,最宽处约 5 mm,向上渐收缩,顶端尖,向基部渐渐狭窄。脉 7~8 条,互相平行,可能仅在基部分叉。叶下气孔型。上表皮角质层厚达 5 µm,脉路不明显,由形状均一、排列规则的长方形细胞(15~95 µm×10~30 µm)组成。表壁角质化不均匀;呈网状,有时具粗大(直径 20 µm)的乳突。垂周壁因角质加厚不匀而成断续状下表皮角质层厚 3 µm 左右,由较宽的气孔带(300~600 µm)和较狭的脉路(100~250 µm)组成。两者界线不甚分明。组成两者的细胞形状和大小近似,脉路上的细胞稍长(25~135 µm×10~25 µm),排列成规则的行状,气孔带中的稍短而宽(20~110 µm×10~25 µm)。细胞表壁不均匀角质化呈现不同色泽、细网状,有时也具乳突;垂周壁直或微弯,明显断续状。气孔器单环式至不完全双环式,方向纵向,不排列成行或有时成 2~3 个气孔器的短行,稀疏地散见于气孔带中,偶见两气孔器互相接触。保卫细胞下陷,在近孔缝处角质加厚。副卫细胞 4~6 个,极副卫细胞有时呈伸长形,侧副卫细胞 2~4 个,角质化程度不高,仅在气孔窝口处有乳突伸出悬垂其上,表壁的其他部分常为角质薄弱的浅色区。气孔窝口长达 30~40 µm。周围细胞角质化程度同正常表皮细胞相近(周志炎,1984)。
时代产地:湖南江永桃川,搭坝口段;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