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Stigmaria ficoides(Sternberg)Brongniart
中文名:脐根座
形态描述:大根二歧式分叉,具管状中柱。初生木质部内始式。次生木质部裂成许多束状(图版6,图D),弦切面上则呈网状,网眼纺锤形,内具小根(rootlets)维管束迹。原生木质部管胞具螺纹加厚纹饰,后生木质部及次生木质部管胞具梯纹加厚纹饰,并具流苏纹。初生皮层三分。内部皮层和中部皮层多不保存,外部皮层多保存较好,并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层(C1、Hy、C2)。次生皮层发达,并可分为二层(C5、C6)。小根螺旋状着生。根痕脐状,梅花五点式排列,根痕间无显著纹饰。具单原型中柱,原生木质部管胞具螺纹加厚纹饰,后生木质部管胞具梯纹加厚纹饰,并具流苏纹。皮层三分。内部皮层保存好,由薄壁细胞组成;中部皮层多中空。具连接桥(connective bridge)。(自:郭英廷、田宝霖,1986)。
时代产地:甘肃靖远红土洼组1号煤层煤核,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C);山东陶枣-兖州煤田太原组16号煤层煤核,早二叠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晚期。;江苏徐州矿区太原组20号煤层煤核、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早二叠世早期。;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煤矿汪家寨组顶部1号煤层煤核;晚二叠世晚期。
来源:中国煤核植物
中文名:脐根座
形态描述:大根二歧式分叉,具管状中柱。初生木质部内始式。次生木质部裂成许多束状(图版6,图D),弦切面上则呈网状,网眼纺锤形,内具小根(rootlets)维管束迹。原生木质部管胞具螺纹加厚纹饰,后生木质部及次生木质部管胞具梯纹加厚纹饰,并具流苏纹。初生皮层三分。内部皮层和中部皮层多不保存,外部皮层多保存较好,并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层(C1、Hy、C2)。次生皮层发达,并可分为二层(C5、C6)。小根螺旋状着生。根痕脐状,梅花五点式排列,根痕间无显著纹饰。具单原型中柱,原生木质部管胞具螺纹加厚纹饰,后生木质部管胞具梯纹加厚纹饰,并具流苏纹。皮层三分。内部皮层保存好,由薄壁细胞组成;中部皮层多中空。具连接桥(connective bridge)。(自:郭英廷、田宝霖,1986)。
时代产地:甘肃靖远红土洼组1号煤层煤核,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C);山东陶枣-兖州煤田太原组16号煤层煤核,早二叠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晚期。;江苏徐州矿区太原组20号煤层煤核、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早二叠世早期。;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煤矿汪家寨组顶部1号煤层煤核;晚二叠世晚期。
来源:中国煤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