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Brachyphyllum obtusum Chow et Tsao, 1977
中文名:钝短叶杉
形态描述:枝压扁,宽 6~7 mm,长 40 mm 未保存完全。叶较疏松地螺旋状排列,约为 3/8 叶序,宽鳞片状,不具稜脊,紧贴枝轴,顶端钝圆,边缘完整,微微互相叠覆。叶近轴面宽与远轴面约略相等,达 6~8 mm,最高仅 1 mm 左右,呈月牙形。远轴面长宽近相等,都为 6~8 mm,有时长度稍大于宽度,表面上有许多由下陷气孔器组成之纵沟纹。沟纹大致互相平行,汇集于顶端。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薄,无气孔器,由或多或少成方形的表皮细胞(长 10~70 µm,宽 20~60 µm)成纵行排列,在基部着生部位及下部的细胞以横宽为主,至边缘细胞变为狭长形,角质化薄弱,呈干膜质状。除叶缘外,所有细胞垂周壁均显著加厚。下表皮角质层厚。气孔器排列成纵向单行,少数气孔分布不甚规则,两气孔单行间常隔以 2~4 个纵长细胞。行内相邻气孔器彼此相距 0~6 个细胞,不共有副卫细胞。气孔器单唇型,方位可能不规则。保卫细胞未见到。副卫细胞 7~11 个,形状均相同,具毛状突起联合成一个宽 100~150 µm,高约70 µm 的穹窿。周围细胞不发育。下表皮细胞较均匀地角质化增厚,不形成明显的乳突。在气孔单行内和行间的细胞形状都大致呈长方形(长 20~70 µm,宽 10~40 µm),行间细胞较狭长,靠近气孔器的形状略有变异(周志炎、曹正尧,1977)。
时代产地:甘肃酒泉,中沟组上部;早白垩世。安徽灵壁县固镇,早白垩世?山东莱阳,莱阳组;晚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钝短叶杉
形态描述:枝压扁,宽 6~7 mm,长 40 mm 未保存完全。叶较疏松地螺旋状排列,约为 3/8 叶序,宽鳞片状,不具稜脊,紧贴枝轴,顶端钝圆,边缘完整,微微互相叠覆。叶近轴面宽与远轴面约略相等,达 6~8 mm,最高仅 1 mm 左右,呈月牙形。远轴面长宽近相等,都为 6~8 mm,有时长度稍大于宽度,表面上有许多由下陷气孔器组成之纵沟纹。沟纹大致互相平行,汇集于顶端。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薄,无气孔器,由或多或少成方形的表皮细胞(长 10~70 µm,宽 20~60 µm)成纵行排列,在基部着生部位及下部的细胞以横宽为主,至边缘细胞变为狭长形,角质化薄弱,呈干膜质状。除叶缘外,所有细胞垂周壁均显著加厚。下表皮角质层厚。气孔器排列成纵向单行,少数气孔分布不甚规则,两气孔单行间常隔以 2~4 个纵长细胞。行内相邻气孔器彼此相距 0~6 个细胞,不共有副卫细胞。气孔器单唇型,方位可能不规则。保卫细胞未见到。副卫细胞 7~11 个,形状均相同,具毛状突起联合成一个宽 100~150 µm,高约70 µm 的穹窿。周围细胞不发育。下表皮细胞较均匀地角质化增厚,不形成明显的乳突。在气孔单行内和行间的细胞形状都大致呈长方形(长 20~70 µm,宽 10~40 µm),行间细胞较狭长,靠近气孔器的形状略有变异(周志炎、曹正尧,1977)。
时代产地:甘肃酒泉,中沟组上部;早白垩世。安徽灵壁县固镇,早白垩世?山东莱阳,莱阳组;晚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