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详情

学名:Stalagma samara Zhou, 1983
中文名:
形态描述:生殖枝约 3 mm 宽,长可达 20 mm(下部断掉)。鳞叶贴生,顶端宽且具尖头,露出部分倒披针形,通常 2 mm(可达4 mm)长,最宽处约 1 mm,但向着球果的基部,鳞叶变得较大,较伸展。叶表面具几条粗的纵脊。叶座伸长。鳞叶远轴面角质层薄,由成列的长形细胞构成。细胞通常 40 µm×15 µm矩形至多边形。垂周壁明显,平周壁具非常细的点。雌 性 球 果 40~60 mm 长, 约 12 mm 宽(具 伸 展 的 鳞片的球果宽可达 15~18 mm)。球果轴约 1 mm 宽。鳞片宽匙形,呈 3+5 斜列线排列,基部宽,与轴成狭角,然后以 45°~60° 角(在 种 子 掉 落 后 以 80°~90° 角) 分 出, 至上部 1/3 处时向上弯曲。近轴面具细纵脊,80~180 µm 距,向基部变粗,并自基部向边缘呈放射状分出。裸露的远轴面的头部近于光滑,但始终具几条宽浅的纵沟,大小为 4~5 mm×4~5 mm,其上部 2~3 mm 逐渐变窄,顶端钝尖(近 110°)。未裸露的远轴面的下部具粗肋。鳞片总长度一般为 8~10 mm,宽 6~7 mm。种子着生于鳞片近轴面顶端之下1~1.5 mm 处的一个椭圆形的胎座上(大小为 1.5×3 mm)。肉质鳞被薄,约 30 µm 厚,与种子的珠被不贴生,由排成纵列的多边形细胞构成。细胞大,(50~)60(~100)µm×(40~)50(~60)µm,具凸起的垂周壁和下陷的平周壁。近轴面角质层薄,不到 1 µm 厚,细胞壁具细颗粒,但角质化不强。鳞片近轴面角质层薄,1.5~2 µm(折叠),由形状不规则的长形细胞构成,大小为(50~)80(~140)µm×(8~)20(~50)µm,排成不规则的列。垂周壁通常角质化微弱,直或略呈波状弯曲,偶尔被孔中断。平周壁平滑,或具细或粗的孔。鳞片基部角质层褶皱(对应于未浸解鳞片的脊)发育。鳞片远轴面角质层略厚(根据其颜色较暗推断),其中部和上部包含气孔带和非气孔带,细胞垂周壁较明显,但其表面纹饰与近轴面的相似。非气孔带宽,由35 或以上个规则的细胞列构成,细胞略呈矩形,大小为(20~)50(~120)µm×(5~)10(~30)µm。气孔带较窄,由 2~4 列纵向定向的气孔构成。同列相邻气孔之间的普通表皮细胞其数目是变化的,形状则由菱形至多边形,大小为 50(~70)µm×(10~)20(~30)µm。气孔单环至不完全的双环,气孔口矩形,一般 30 µm×(5~)10 µm。保卫细胞略下陷。副卫细胞通常 4(2 个极位,2 个侧位)个,侧副位细胞有时在气孔口脊处加厚。环绕细胞极少见,不特化。近轴面角质层朝鳞片基部变厚,细胞变长,但无气孔,垂周壁常强烈角质化,纵向褶皱发育。褶皱通常宽 10~20 µm,间隔 20~100 µm。种子薄,卵圆形、宽卵圆形或近圆形,两侧对称,具背腹性,长一般(6~)7 mm,下部 1/3 最宽处为(5~)7(~8)mm,向顶端渐狭成钝尖状,基部圆形,上表面(近轴面)凸起,下表面平或略凸起。种子的石细胞层卵圆形,最宽处 2.5~4 mm,长 4~6 mm。种子边缘具翅,翅的最宽处为 1.0~2.5 mm,向两端均变窄,翅薄并呈扁状,但在合点处较厚。种脐1~1.5 mm×1.5~3 mm,横椭圆形,位于石细胞层下方的种子下表面,呈浅坑状,具明显轮廓。在种子上表面与种脐相对处有一突出物。种子上表面的下半部分具不规则的脊,彼此相距50~250 µm,这些脊自种子基部向上放射状分出,但在到达顶端前一般消失。有些种子的顶端区域也具少数强壮的脊。在种子基部,脊变短,几呈颗粒状。此外在种子的整个表面都具有明显的细的细胞纹理。种子两面的珠被外角质层不一样,但在种子的边缘则很相似,种子上表面角质层厚,2~2.5 µm。细胞长是宽的至少 2 倍,约为 80 µm×30 µm,但在种子顶端细胞变得较短较小,只有 12~30 µm×7~15 µm;细胞形状变化较大。垂周壁通常较直,但有时略呈波状弯曲并被孔中断。平周壁具粗孔,但有时为细孔,偶尔具一个乳突。种子下表面角质层较薄。细胞略呈矩形,排成纵列,通常较上表面的窄,(40~)60(~120)µm×(10~)20(~30)µm。垂周壁直至略呈波状弯曲。平周壁常具一个乳突,但在不同的种子乳突有变化,最发育的呈实心状,大小为(10~)16(~30)µm×(5~)10(~15)µm。但较常见的乳突呈环状(毁坏的起,下表面平或略凸起。种子的石细胞层卵圆形,最宽处 2.5~4 mm,长 4~6 mm。种子边缘具翅,翅的最宽处为 1.0~2.5 mm,向两端均变窄,翅薄并呈扁状,但在合点处较厚。种脐1~1.5 mm×1.5~3 mm,横椭圆形,位于石细胞层下方的种子下表面,呈浅坑状,具明显轮廓。在种子上表面与种脐相对处有一突出物。种子上表面的下半部分具不规则的脊,彼此相距50~250 µm,这些脊自种子基部向上放射状分出,但在到达顶端前一般消失。有些种子的顶端区域也具少数强壮的脊。在种子基部,脊变短,几呈颗粒状。此外在种子的整个表面都具有明显的细的细胞纹理。种子两面的珠被外角质层不一样,但在种子的边缘则很相似,种子上表面角质层厚,2~2.5 µm。细胞长是宽的至少 2 倍,约为 80 µm×30 µm,但在种子顶端细胞变得较短较小,只有 12~30 µm×7~15 µm;细胞形状变化较大。垂周壁通常较直,但有时略呈波状弯曲并被孔中断。平周壁具粗孔,但有时为细孔,偶尔具一个乳突。种子下表面角质层较薄。细胞略呈矩形,排成纵列,通常较上表面的窄,(40~)60(~120)µm×(10~)20(~30)µm。垂周壁直至略呈波状弯曲。平周壁常具一个乳突,但在不同的种子乳突有变化,最发育的呈实心状,大小为(10~)16(~30)µm×(5~)10(~15)µm。但较常见的乳突呈环状(毁坏的。
时代产地:湖南衡阳,杨柏冲组;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