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Cycadocarpidium giganteum Sun, 1979
中文名:巨大准苏铁果
形态描述:苞鳞叶片状,宽披针形,个体巨大;长一般为 55~60 mm,个别可达 80 mm;宽一般为13~14 mm,个别可达 16 mm;其中形态呈宽肥者,最宽一般在苞鳞中部,且侧缘大部分平行,顶端钝圆;形态呈披针形者,最宽处一般在苞鳞下三分之一处,顶端较窄;个体稍小者,则最宽处常靠上部或顶部,顶端呈较宽阔的钝圆形。苞鳞表面具 14~17 条彼此近于平行的细脉,叶脉大多于近苞鳞基部处分叉,之后向上近平行伸延,向顶端聚拢;苞鳞基部狭缩,和种鳞复合体基部的柄状部分融合成一共同的果鳞柄。柄长一般为 10 mm,宽 1 mm 左右,以狭角自轴上伸出,可能因成熟而外弯呈悬垂状。轴宽 1.1 mm,轴两侧相邻果鳞基部间距约 3 mm。种子两枚,卵圆一球形,个体巨大,一般长 6~7 mm,宽 4~5.5 mm,着生于短柄两侧,与柄轴线平行或斜交。不育鳞片一般常保存,为弯曲状三角形,一般底宽 2~2.5 mm,高1.5~2 mm(孙革,1979)。
时代产地:黑龙江东宁,罗圈站组;吉林汪清,马鹿沟组;双阳,小蜂蜜顶子组上段;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巨大准苏铁果
形态描述:苞鳞叶片状,宽披针形,个体巨大;长一般为 55~60 mm,个别可达 80 mm;宽一般为13~14 mm,个别可达 16 mm;其中形态呈宽肥者,最宽一般在苞鳞中部,且侧缘大部分平行,顶端钝圆;形态呈披针形者,最宽处一般在苞鳞下三分之一处,顶端较窄;个体稍小者,则最宽处常靠上部或顶部,顶端呈较宽阔的钝圆形。苞鳞表面具 14~17 条彼此近于平行的细脉,叶脉大多于近苞鳞基部处分叉,之后向上近平行伸延,向顶端聚拢;苞鳞基部狭缩,和种鳞复合体基部的柄状部分融合成一共同的果鳞柄。柄长一般为 10 mm,宽 1 mm 左右,以狭角自轴上伸出,可能因成熟而外弯呈悬垂状。轴宽 1.1 mm,轴两侧相邻果鳞基部间距约 3 mm。种子两枚,卵圆一球形,个体巨大,一般长 6~7 mm,宽 4~5.5 mm,着生于短柄两侧,与柄轴线平行或斜交。不育鳞片一般常保存,为弯曲状三角形,一般底宽 2~2.5 mm,高1.5~2 mm(孙革,1979)。
时代产地:黑龙江东宁,罗圈站组;吉林汪清,马鹿沟组;双阳,小蜂蜜顶子组上段;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