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Schizolepis gracilis Sze, 1949
中文名:纤细裂鳞果
形态描述:果鳞的背面印模,隆起在岩石上,其边缘在岩石上微微下凹,似向腹面弯曲,长达1.4 cm,宽达 7 mm,由一个狭细的柄状伸长部分、分裂为两瓣的裂片及苞鳞组成。果鳞中间有一微微隆起的脊,自柄向上延伸,至顶端渐渐消失。果鳞的两个钝圆裂片部分,其上有细弱放射状条痕。苞鳞和柄融合向上至裂片基部分裂为两个披针形或楔形的瓣分别伸向两侧。种子凋落。可能着生种子的印痕位置较高于苞鳞,是在果鳞腹面中、下部,在印模上呈两个半圆的凹痕地方,在中间分别有一很小的突起,可能为种子的脐所在(斯行建、李星学等,1963)。
时代产地:湖北秭归、当阳,桐竹园组、香溪组;四川开县,珍珠冲组;早侏罗世。四川开江,须家河组;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
中文名:纤细裂鳞果
形态描述:果鳞的背面印模,隆起在岩石上,其边缘在岩石上微微下凹,似向腹面弯曲,长达1.4 cm,宽达 7 mm,由一个狭细的柄状伸长部分、分裂为两瓣的裂片及苞鳞组成。果鳞中间有一微微隆起的脊,自柄向上延伸,至顶端渐渐消失。果鳞的两个钝圆裂片部分,其上有细弱放射状条痕。苞鳞和柄融合向上至裂片基部分裂为两个披针形或楔形的瓣分别伸向两侧。种子凋落。可能着生种子的印痕位置较高于苞鳞,是在果鳞腹面中、下部,在印模上呈两个半圆的凹痕地方,在中间分别有一很小的突起,可能为种子的脐所在(斯行建、李星学等,1963)。
时代产地:湖北秭归、当阳,桐竹园组、香溪组;四川开县,珍珠冲组;早侏罗世。四川开江,须家河组;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