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Gleichenites jixiensis Yang
中文名:鸡西似里白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为二次羽状复叶,末二次羽轴,最粗可达2mm;末二次羽片整体形态不明,但羽片较大,很可能为卵形或长卵形,最大宽度可达18cm,长度不明。末次羽片与羽轴成70°~80°角,线形,基部几乎无柄,或柄很短,在羽轴上以互生方式排列,比较密集,部分重叠,羽片下侧部分被下一羽片的上侧所覆盖;末次羽轴比较纤弱,粗0.5~0.9mm,其上有两行平行的纵沟。末次羽片的长度可以达到9cm,宽1.5~2.2cm,其最大宽度在整个羽片的下部,靠近羽轴的2~5对小羽片略小,整个羽片往顶端方向,缓缓变窄,小羽片越来越小,顶端渐尖至急尖。叶片为厚纸质。小羽片数目众多,可达40对以上,以60°~90°角从小羽轴上伸出,以整个基部着生在末次羽轴上,彼此分离,基部一对小羽片为下先出,近乎对生,渐过渡到互生;小羽片线形至长三角形,靠近羽片顶端呈三角形,全缘,顶端钝尖,最大的小羽片长约12mm,宽约2.5mm。叶脉明显,中脉明显粗于侧脉,从基部中央或略偏下的部位平行于叶缘伸出,直达叶片顶端,上面微凹,下面突起。侧脉数目可达10对以上,以60°~70°角从中脉伸出,在靠近中脉处以30°~50°角分叉一次后前一支脉微斜向上方;开放脉序,达于叶边。实羽片与实小羽片的特征与营养羽片基本相同,只不过在大小上比营养羽片要小一些。孢子囊群分布在实小羽片的背面,生于每组叶脉的前一支脉上,位于中脉和叶边之间,在中脉两侧成行排列;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无盖,囊群直径0.7mm左右。一般由8个孢子囊组成;孢子囊近乎无柄,环带横生。每一实小羽片上有2~7对孢子囊群,一般实小羽片上部的几对侧脉没有囊群;有些实小羽片除叶片上部以外,基部的1~2对侧脉上也无囊群(杨小菊,2002)。
时代产地:黑龙江鸡西,穆棱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鸡西似里白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为二次羽状复叶,末二次羽轴,最粗可达2mm;末二次羽片整体形态不明,但羽片较大,很可能为卵形或长卵形,最大宽度可达18cm,长度不明。末次羽片与羽轴成70°~80°角,线形,基部几乎无柄,或柄很短,在羽轴上以互生方式排列,比较密集,部分重叠,羽片下侧部分被下一羽片的上侧所覆盖;末次羽轴比较纤弱,粗0.5~0.9mm,其上有两行平行的纵沟。末次羽片的长度可以达到9cm,宽1.5~2.2cm,其最大宽度在整个羽片的下部,靠近羽轴的2~5对小羽片略小,整个羽片往顶端方向,缓缓变窄,小羽片越来越小,顶端渐尖至急尖。叶片为厚纸质。小羽片数目众多,可达40对以上,以60°~90°角从小羽轴上伸出,以整个基部着生在末次羽轴上,彼此分离,基部一对小羽片为下先出,近乎对生,渐过渡到互生;小羽片线形至长三角形,靠近羽片顶端呈三角形,全缘,顶端钝尖,最大的小羽片长约12mm,宽约2.5mm。叶脉明显,中脉明显粗于侧脉,从基部中央或略偏下的部位平行于叶缘伸出,直达叶片顶端,上面微凹,下面突起。侧脉数目可达10对以上,以60°~70°角从中脉伸出,在靠近中脉处以30°~50°角分叉一次后前一支脉微斜向上方;开放脉序,达于叶边。实羽片与实小羽片的特征与营养羽片基本相同,只不过在大小上比营养羽片要小一些。孢子囊群分布在实小羽片的背面,生于每组叶脉的前一支脉上,位于中脉和叶边之间,在中脉两侧成行排列;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无盖,囊群直径0.7mm左右。一般由8个孢子囊组成;孢子囊近乎无柄,环带横生。每一实小羽片上有2~7对孢子囊群,一般实小羽片上部的几对侧脉没有囊群;有些实小羽片除叶片上部以外,基部的1~2对侧脉上也无囊群(杨小菊,2002)。
时代产地:黑龙江鸡西,穆棱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