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详情

学名:Coniopteris gansuensis Cao et Zhang
中文名:甘肃锥叶蕨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二次羽状分裂。末次羽片为线状披针形,顶部渐狭,一般宽约1.2cm,较大的宽达1.5cm,长7cm以上。轴细,宽不到1mm,腹面具中沟,背面圆凸。小羽片卵形,基部收缩后沿羽轴下延至下一枚小羽片,叶膜深裂成7~11个长卵形的裂瓣,裂瓣对生,上行第一枚裂瓣最发达,其顶端有时浅裂,下行第一枚裂瓣比较狭长,其长度为宽度的1倍以上,小羽片的分裂程度向羽片的顶端随着小羽片变小而趋弱;普通小羽片长约7mm,宽约4mm,较大的小羽片长约10mm,宽约5mm,小羽片互生至亚对生,与羽轴成50°~60°角,紧密排列以至相互叠覆,叶质较厚。叶脉细弱,Sphenopteris型,中脉以很小的角度自羽轴伸出后即向外弯,迳向小羽片顶端。侧脉似为下行式或对生,每个裂瓣各含1条侧脉,常分叉1~2次,在上行第一枚裂瓣上呈叉轴式分枝,下行式分出不分叉或一次分叉的次级脉。生殖羽片以近直角自瘦直的轴伸出,互生至亚对生,紧密排列,每个生殖小羽片上只有一个囊群,但基部小羽片却有2个以上,偶见上行第二枚生殖小羽片也有2个囊群。生殖小羽片强烈退缩呈短柄状,或在囊群的下方留存一长舌形的叶膜,囊群着生于短柄的顶端;在部分发育的生殖羽片上,生殖小羽片轻度退缩,囊群着生于上边第一枚裂瓣的顶端。囊群大,圆形至椭圆形,完全为囊群盖所覆盖,宽1.5~2.5mm,高1~1.4mm。囊群盖杯形,全缘,一般有一条叶脉通入,表面有伸长形细胞。孢子囊为数众多,具可能完全的环带,约250μm宽。孢子形态不明(曹正尧和张亚玲,1996)。
时代产地:甘肃张掖市平山湖乡,青土井组下段;中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