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Sutcliffia insignis var. tuberculata Phillips et Andrews
中文名:非常萨克利夫木(瘤状变种)
形态描述:当前标本包括叶柄或主羽轴以及三级或四级羽轴的标本。叶柄或主羽轴标本仅保存了Sparganum型皮下厚壁组织带、最外环小维管束以及少部分皮层薄壁组织(图版50,图A),而中央部分未保存。而三级或四级羽轴的标本则保存较完整。 叶柄或主羽轴:表皮细胞未保存。皮下厚壁组织带宽度可达3-4mm,由排列无规则的小的厚壁组织团块和它们之间的薄壁组织构成。位于最外面的厚壁组织团块多呈径向伸长状,长度可达0.65mm。内方的厚壁组织团块则较短小,形状不规则。厚壁细胞直径多为0.025-0.03mm。厚壁组织团块内有时有分泌细胞(图版50,图B、C)。维管束直径0.85-1.0×1.25mm,由中央的木质部束和周围的韧皮部组成。原生木质部位置不好确定。后生木质部由5-10个以上管胞组成,管胞大,直径一般在0.1mm以上,最大可达0.2mm以上,管胞壁具多列近圆形具缘纹孔,纹孔直径0.01-0.012mm。管胞间有小的薄壁细胞,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025-0.035mm(图版50,图B)。厚壁组织团块之间的薄壁细胞直径多为0.07-0.08mm。皮层薄壁组织细胞略大,直径一般为0.09-0.11mm。 三级或四级羽轴:保存较完整的羽轴近圆形至椭圆形(图版50,图D、E),大的直径可达10mm左右,小的为3×4.5mm。皮下厚壁组织带窄,在较大的标本宽0.38-1.5mm,在较小的标本仅0.2-0.25mm。多由细的连续的径向厚壁组织束与薄壁组织相间构成。一般具一中央维管束和一外环小维管束,它们多为1-2层厚壁的细胞所包围,细胞多具深色内含物,直径较周围的皮层薄壁细胞小(图版50,图G),但在有些维管束则没有这层厚壁的细胞。外环小维管束直径0.30-0.6mm,维管束的外侧常保存不好,形成空腔,可能代表了韧皮部的位置。因此,维管束似乎是内外排列的,即木质部束位于内方,韧皮部位于外方。原生木质部可能位于木质部束的外侧,因此可能是外始式。后生木质部管胞直径最大一般为0.08-0.1mm,大的后生木质部管胞具多列圆形具缘纹孔。后生木质部管胞间有小的薄壁细胞。中央维管束呈一宽V字形,其底面呈锯齿状(图版50,图F)。皮层内具较多的分泌细胞,常呈椭圆形,较皮层薄壁细胞略小。
时代产地:甘肃靖远红土洼组1号煤层煤核;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C)。
来源:中国煤核植物
中文名:非常萨克利夫木(瘤状变种)
形态描述:当前标本包括叶柄或主羽轴以及三级或四级羽轴的标本。叶柄或主羽轴标本仅保存了Sparganum型皮下厚壁组织带、最外环小维管束以及少部分皮层薄壁组织(图版50,图A),而中央部分未保存。而三级或四级羽轴的标本则保存较完整。 叶柄或主羽轴:表皮细胞未保存。皮下厚壁组织带宽度可达3-4mm,由排列无规则的小的厚壁组织团块和它们之间的薄壁组织构成。位于最外面的厚壁组织团块多呈径向伸长状,长度可达0.65mm。内方的厚壁组织团块则较短小,形状不规则。厚壁细胞直径多为0.025-0.03mm。厚壁组织团块内有时有分泌细胞(图版50,图B、C)。维管束直径0.85-1.0×1.25mm,由中央的木质部束和周围的韧皮部组成。原生木质部位置不好确定。后生木质部由5-10个以上管胞组成,管胞大,直径一般在0.1mm以上,最大可达0.2mm以上,管胞壁具多列近圆形具缘纹孔,纹孔直径0.01-0.012mm。管胞间有小的薄壁细胞,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025-0.035mm(图版50,图B)。厚壁组织团块之间的薄壁细胞直径多为0.07-0.08mm。皮层薄壁组织细胞略大,直径一般为0.09-0.11mm。 三级或四级羽轴:保存较完整的羽轴近圆形至椭圆形(图版50,图D、E),大的直径可达10mm左右,小的为3×4.5mm。皮下厚壁组织带窄,在较大的标本宽0.38-1.5mm,在较小的标本仅0.2-0.25mm。多由细的连续的径向厚壁组织束与薄壁组织相间构成。一般具一中央维管束和一外环小维管束,它们多为1-2层厚壁的细胞所包围,细胞多具深色内含物,直径较周围的皮层薄壁细胞小(图版50,图G),但在有些维管束则没有这层厚壁的细胞。外环小维管束直径0.30-0.6mm,维管束的外侧常保存不好,形成空腔,可能代表了韧皮部的位置。因此,维管束似乎是内外排列的,即木质部束位于内方,韧皮部位于外方。原生木质部可能位于木质部束的外侧,因此可能是外始式。后生木质部管胞直径最大一般为0.08-0.1mm,大的后生木质部管胞具多列圆形具缘纹孔。后生木质部管胞间有小的薄壁细胞。中央维管束呈一宽V字形,其底面呈锯齿状(图版50,图F)。皮层内具较多的分泌细胞,常呈椭圆形,较皮层薄壁细胞略小。
时代产地:甘肃靖远红土洼组1号煤层煤核;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C)。
来源:中国煤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