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详情

学名:Eboracia lobifolia (Phillips) Thomas
中文名:裂叶爱博拉契蕨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两次羽状分裂,裸羽片,轴细,羽片在轴的下部以近90°伸出,在轴上部以约50°角伸出;上部具沟,下部浑圆,背面多毛;羽片瘦弱,顶端为渐尖形,由小而具齿状的小羽片组成;最后一次羽片基部下边的第一枚小羽片扩大,颇宽,常呈双瓣状,羽片基部上边的第一枚小羽片微微伸长;第二枚小羽片(特别是下行的)常较一般的为小,以后的小羽片又立即恢复正常大小;小羽片或多或少地呈卵圆形,最宽处位在基部之上,基部的前边常收缩,基部的后边有时收缩,并微微下延,边缘呈波状或全缘,顶端钝圆,表面凸起,但边缘极少卷曲;叶膜厚,叶脉常不清晰;中脉以30°角自羽轴伸出即向外弯曲,侧脉常作两次分叉,在边缘附近每厘米约有24条;实羽片的小羽片较裸羽片的微狭而较尖,边缘或多或少地卷曲;囊群每侧1~4个,常强烈卷曲成圆筒形,长0.6mm,宽0.4mm。侧脉不分叉,直达囊群;囊群盖颇为粗壮,孢子囊自中央囊座伸出,具短柄,长约200μm;环带发育,含孢子约60个,孢子呈圆形或四面体型,具一明显的边缘,三射线(trlra-diatecrack)很宽,几乎及于三个角的顶端(斯行健,李星学等,1963)。
时代产地:黑龙江穆稜梨树镇,辽宁沙河子,甘肃武威小石门沟口,武威下大洼,陕西府谷河石岩石盘湾,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大煤沟组);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地层有可疑的标本发现。四川达县铁山金窝,珍珠冲组;晚三叠世。北京门头沟,下窑坡组和龙门组;侏罗纪。辽宁凌源,郭家店组;辽宁本溪,长梁子组;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