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Acanthopteris alata (Fontaine) Zhang
中文名:具翼刺蕨
形态描述:大型三次羽状蕨叶,末三级羽轴表面具一纵肋;末次羽片以近45°角与轴相交,互生或近于对生,宽线形;小羽片的大小和形态因其在蕨叶上的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在蕨叶上部的小羽片伸长,线形,顶端尖,全缘,基部不收缩。在蕨叶中部的小羽片增大,长可达1.5~2cm,宽2~3mm,与轴成45°角。羽状脉序,侧脉稀少,多数不分叉,少数偶尔分叉一次。在整个蕨叶上,小羽片的边缘裂缺,自上而下逐渐加深,裂片也逐渐增大,最后小裂片过渡为小羽片。末次羽片下侧基部的小羽片下延于末二级的羽轴上,略似窄翼状。生殖羽片及囊群为锥叶蕨型,囊群位于退缩的小羽片的顶端(张武等,1980)。
时代产地:黑龙江鹤岗,石头庙子组;早白垩世。黑龙江鸡西立新一井及梨树二井、密山黑台,穆棱组;早白垩世。黑龙江鸡东哈达公社,城子河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具翼刺蕨
形态描述:大型三次羽状蕨叶,末三级羽轴表面具一纵肋;末次羽片以近45°角与轴相交,互生或近于对生,宽线形;小羽片的大小和形态因其在蕨叶上的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在蕨叶上部的小羽片伸长,线形,顶端尖,全缘,基部不收缩。在蕨叶中部的小羽片增大,长可达1.5~2cm,宽2~3mm,与轴成45°角。羽状脉序,侧脉稀少,多数不分叉,少数偶尔分叉一次。在整个蕨叶上,小羽片的边缘裂缺,自上而下逐渐加深,裂片也逐渐增大,最后小裂片过渡为小羽片。末次羽片下侧基部的小羽片下延于末二级的羽轴上,略似窄翼状。生殖羽片及囊群为锥叶蕨型,囊群位于退缩的小羽片的顶端(张武等,1980)。
时代产地:黑龙江鹤岗,石头庙子组;早白垩世。黑龙江鸡西立新一井及梨树二井、密山黑台,穆棱组;早白垩世。黑龙江鸡东哈达公社,城子河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