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Thaumatopteris remauryi (Zeiller) Ôishi et Yamasita
中文名:大异叶蕨
形态描述:叶柄可能很长。羽片长可达70~100cm,宽20~40cm,羽状深裂。羽轴较粗,1.5~5mm,一般3mm左右,平滑或具纵条纹。裂片(小羽片)长三角形或线形,互生或亚对生,长4~25cm,宽可达7~30mm,顶端渐尖,边缘具圆齿或呈波状,有时全缘。中脉粗,直达裂片顶端,与羽轴成70°~90°交角,间距7~45mm,侧脉离中脉至裂片边缘1/4~1/3处开始二分叉数次。并与相邻支脉连接成多边形的大网眼,大网眼内由细脉连接成小网眼,内有分叉或不分叉的内藏小脉。裂片基部有狭蹼相连,其宽度约为裂片基部宽度之半,略膨出成凸透镜形,沿羽轴的位置,常有一列三个大网眼,两边的较长,中间的较短,约相当于两裂片间缺口的长度;有时羽片的裂片排列紧密,缺口很小,则上述的三个大网眼只见两个。生殖叶和营养叶同型,囊群斑点状,数量多而不密,着生于叶背面细脉的末端(徐仁等,1979)。
时代产地:四川宝鼎地区,大荞地组;晚三叠世。广东乐昌关春,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大异叶蕨
形态描述:叶柄可能很长。羽片长可达70~100cm,宽20~40cm,羽状深裂。羽轴较粗,1.5~5mm,一般3mm左右,平滑或具纵条纹。裂片(小羽片)长三角形或线形,互生或亚对生,长4~25cm,宽可达7~30mm,顶端渐尖,边缘具圆齿或呈波状,有时全缘。中脉粗,直达裂片顶端,与羽轴成70°~90°交角,间距7~45mm,侧脉离中脉至裂片边缘1/4~1/3处开始二分叉数次。并与相邻支脉连接成多边形的大网眼,大网眼内由细脉连接成小网眼,内有分叉或不分叉的内藏小脉。裂片基部有狭蹼相连,其宽度约为裂片基部宽度之半,略膨出成凸透镜形,沿羽轴的位置,常有一列三个大网眼,两边的较长,中间的较短,约相当于两裂片间缺口的长度;有时羽片的裂片排列紧密,缺口很小,则上述的三个大网眼只见两个。生殖叶和营养叶同型,囊群斑点状,数量多而不密,着生于叶背面细脉的末端(徐仁等,1979)。
时代产地:四川宝鼎地区,大荞地组;晚三叠世。广东乐昌关春,晚三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