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Arctopteris orientalis Chen et Ren
中文名:东方北极蕨
形态描述:蕨叶中小型。二次羽状分裂。中轴稍弯曲,宽约1mm,表面具一条中肋,末次羽片长披针形到宽披针形,长2~4.5cm,宽近1cm,互生,以45°角伸出,自蕨叶的下部到上部末次羽片逐渐变短,由疏松变得紧密。小羽片长卵形,长6~8mm,宽2~4mm,下先出型,互生,紧挤,前伸,顶钝尖,全缘,基部下延。具一枚间小羽片。蕨叶上部的间小羽片通常同其前侧羽片下行第一小羽片相连。而在蕨叶中下部,间小羽片和羽片近基部的小羽片常不发育,较其他正常者为小,三角形,基部强烈下延。叶膜薄。叶脉羽状,中脉多在小羽片的1/2处消散。侧脉同中脉近等粗,以小锐角伸出后分叉1次或不分叉,具1条分叉的邻脉。生殖叶独立,二次羽状分裂。中轴宽2mm.羽片互生。小羽片微退缩。孢子囊群位于叶边缘,呈蚕形或线形,长1~2mm,宽0.2mm,无囊群盖,被小羽片边缘微包卷,孢子极面观豆形,左右对称,长29~32μm,宽18~24μm,单缝,缝长达孢子长轴的1/2,表面具细的网状纹饰(邓胜徽等,1997)。
时代产地:内蒙古扎赉诺尔坳陷,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东方北极蕨
形态描述:蕨叶中小型。二次羽状分裂。中轴稍弯曲,宽约1mm,表面具一条中肋,末次羽片长披针形到宽披针形,长2~4.5cm,宽近1cm,互生,以45°角伸出,自蕨叶的下部到上部末次羽片逐渐变短,由疏松变得紧密。小羽片长卵形,长6~8mm,宽2~4mm,下先出型,互生,紧挤,前伸,顶钝尖,全缘,基部下延。具一枚间小羽片。蕨叶上部的间小羽片通常同其前侧羽片下行第一小羽片相连。而在蕨叶中下部,间小羽片和羽片近基部的小羽片常不发育,较其他正常者为小,三角形,基部强烈下延。叶膜薄。叶脉羽状,中脉多在小羽片的1/2处消散。侧脉同中脉近等粗,以小锐角伸出后分叉1次或不分叉,具1条分叉的邻脉。生殖叶独立,二次羽状分裂。中轴宽2mm.羽片互生。小羽片微退缩。孢子囊群位于叶边缘,呈蚕形或线形,长1~2mm,宽0.2mm,无囊群盖,被小羽片边缘微包卷,孢子极面观豆形,左右对称,长29~32μm,宽18~24μm,单缝,缝长达孢子长轴的1/2,表面具细的网状纹饰(邓胜徽等,1997)。
时代产地:内蒙古扎赉诺尔坳陷,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