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alibiniopteris variafolius Ren
中文名:变叶帕利宾蕨
形态描述:蕨叶二次羽状分裂。中轴直,宽2~3mm,向上渐细,表面有细的纵纹。末次羽片以大角度或近直角伸出,近对生到互生,伸出后弯曲。羽片略呈纺锤形,长度大于3cm,基部和中上部较窄,中部最宽,达1~2cm,基部一般小于1cm。蕨叶顶端的羽片为披针形,两侧对称,长1cm左右,宽约0.3cm。其上的小羽片镰刀形,长5mm左右,宽约3mm,顶尖,前倾,下先出,近对生到互生,基部彼此相连,全缘,蕨叶中上部的羽片两侧不对称,下行的小羽片较上行者发育,长3~4mm,基部彼此相连,上侧边全缘,下侧边微波状,基部小羽片下延到中轴上,具邻脉。上行的小羽片长度仅2.5mm左右。蕨叶中下部的羽片两侧对称,小羽片镰刀形或长披针形,长0.7~1.6cm,宽仅5mm,顶端钝尖到尖,基部相连或分离,边缘由细齿状到波状。羽状脉序。中脉达顶,侧脉分叉1次,下行基部的小羽片有1条邻脉。生殖叶独立,二次羽状,中轴细而直。末次羽片互生,以45°角着生,长1~3.5cm,宽0.5~0.8cm。小羽片披针形,典型者长0.6cm,宽0.2cm,一般更小,边缘波状,基部下延,中脉明显。孢子囊群着生于叶边缘,呈线状排列。孢子囊球形,环带直立,孢子两面形,极面观椭圆形,长30~35μm,宽约25μm。单裂缝,缝线长15μm左右,光面(邓胜徽等,1997)。
时代产地:内蒙古扎赉诺尔坳陷,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变叶帕利宾蕨
形态描述:蕨叶二次羽状分裂。中轴直,宽2~3mm,向上渐细,表面有细的纵纹。末次羽片以大角度或近直角伸出,近对生到互生,伸出后弯曲。羽片略呈纺锤形,长度大于3cm,基部和中上部较窄,中部最宽,达1~2cm,基部一般小于1cm。蕨叶顶端的羽片为披针形,两侧对称,长1cm左右,宽约0.3cm。其上的小羽片镰刀形,长5mm左右,宽约3mm,顶尖,前倾,下先出,近对生到互生,基部彼此相连,全缘,蕨叶中上部的羽片两侧不对称,下行的小羽片较上行者发育,长3~4mm,基部彼此相连,上侧边全缘,下侧边微波状,基部小羽片下延到中轴上,具邻脉。上行的小羽片长度仅2.5mm左右。蕨叶中下部的羽片两侧对称,小羽片镰刀形或长披针形,长0.7~1.6cm,宽仅5mm,顶端钝尖到尖,基部相连或分离,边缘由细齿状到波状。羽状脉序。中脉达顶,侧脉分叉1次,下行基部的小羽片有1条邻脉。生殖叶独立,二次羽状,中轴细而直。末次羽片互生,以45°角着生,长1~3.5cm,宽0.5~0.8cm。小羽片披针形,典型者长0.6cm,宽0.2cm,一般更小,边缘波状,基部下延,中脉明显。孢子囊群着生于叶边缘,呈线状排列。孢子囊球形,环带直立,孢子两面形,极面观椭圆形,长30~35μm,宽约25μm。单裂缝,缝线长15μm左右,光面(邓胜徽等,1997)。
时代产地:内蒙古扎赉诺尔坳陷,伊敏组;早白垩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