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Cladophlebis ichünensis Sze
中文名:宜君枝脉蕨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二次羽状分裂;轴比较粗强,宽至少为3mm。羽片,线形,两侧边几乎互相平行,宽约18mm,长度不明,羽轴较粗,几乎垂直地着生于轴上。小羽片颇紧挤,几乎互相接触,和羽轴成60°~70°角,基部微微下延,长方形或长椭圆形,顶端钝而圆,微作镰刀形,最长约11mm,最宽4mm。叶脉较松,明显,中脉微粗于侧脉,下延于轴上,然后向外弯曲,直达小羽片顶端附近,侧脉以40°角自中脉伸出,微向侧边弯曲,与边缘成50°的交角;几乎所有的侧脉自中脉伸出后在近基部分叉一次后不再分叉,仅小羽片基部的第一对侧脉分叉后的任一支脉有时再分叉一次。基部下边第一条侧脉自中脉下延部分伸出,强烈弯曲(斯行健,李星学等,1963)。
时代产地:陕西宜君杏树坪黄草湾,延长群上部;晚三叠世。新疆喀什,康苏组;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宜君枝脉蕨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二次羽状分裂;轴比较粗强,宽至少为3mm。羽片,线形,两侧边几乎互相平行,宽约18mm,长度不明,羽轴较粗,几乎垂直地着生于轴上。小羽片颇紧挤,几乎互相接触,和羽轴成60°~70°角,基部微微下延,长方形或长椭圆形,顶端钝而圆,微作镰刀形,最长约11mm,最宽4mm。叶脉较松,明显,中脉微粗于侧脉,下延于轴上,然后向外弯曲,直达小羽片顶端附近,侧脉以40°角自中脉伸出,微向侧边弯曲,与边缘成50°的交角;几乎所有的侧脉自中脉伸出后在近基部分叉一次后不再分叉,仅小羽片基部的第一对侧脉分叉后的任一支脉有时再分叉一次。基部下边第一条侧脉自中脉下延部分伸出,强烈弯曲(斯行健,李星学等,1963)。
时代产地:陕西宜君杏树坪黄草湾,延长群上部;晚三叠世。新疆喀什,康苏组;早侏罗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