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ecopteris renhuaensis Yang et Chen
中文名:仁化栉羊齿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二次羽状分裂,具背腹性。末二次羽片宽线形,至少宽13cm,末二级羽轴背面宽达1~1.5cm,表面具鳞片状皱纹。末次羽片线形,着生于羽轴的腹面,与末二级羽轴成75°~80°角,长6cm以上,宽仅1cm,末次羽轴粗,背面宽1.8~2mm,占末次羽片宽度的1/5,表面密布小瘤痕。小羽片亦着生于羽轴腹面,与羽轴几成直角伸出,相邻的小羽片互相接触,小羽片成宽短之短舌形,表面布满小瘤痕,周围具一厚的边缘,顶端大而圆,长3~4.5mm,宽3~4mm,长与宽比例近等或长稍大于宽,末次羽片基部覆盖于羽轴腹面的一对小羽片比正常的要大且向下弯,长可达6~7mm,宽4.5~5mm。中脉甚粗而直,达小羽片顶端,侧脉亦粗且密,粗度几达侧脉间隔的两倍,与中脉成一宽角伸出,小羽片上部的侧脉伸出后向上弯,不分叉或在小羽片上部近边缘处偶分叉一次,末次羽片基部一对小羽片的侧脉大多二分叉一次,在一般小羽片边缘每边有脉10~12条,羽片基部的小羽片每边侧脉则为20~24条(杨关秀等,2006)。
时代产地:广东仁化县格顶寨,龙潭组;晚二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仁化栉羊齿
形态描述:蕨叶至少二次羽状分裂,具背腹性。末二次羽片宽线形,至少宽13cm,末二级羽轴背面宽达1~1.5cm,表面具鳞片状皱纹。末次羽片线形,着生于羽轴的腹面,与末二级羽轴成75°~80°角,长6cm以上,宽仅1cm,末次羽轴粗,背面宽1.8~2mm,占末次羽片宽度的1/5,表面密布小瘤痕。小羽片亦着生于羽轴腹面,与羽轴几成直角伸出,相邻的小羽片互相接触,小羽片成宽短之短舌形,表面布满小瘤痕,周围具一厚的边缘,顶端大而圆,长3~4.5mm,宽3~4mm,长与宽比例近等或长稍大于宽,末次羽片基部覆盖于羽轴腹面的一对小羽片比正常的要大且向下弯,长可达6~7mm,宽4.5~5mm。中脉甚粗而直,达小羽片顶端,侧脉亦粗且密,粗度几达侧脉间隔的两倍,与中脉成一宽角伸出,小羽片上部的侧脉伸出后向上弯,不分叉或在小羽片上部近边缘处偶分叉一次,末次羽片基部一对小羽片的侧脉大多二分叉一次,在一般小羽片边缘每边有脉10~12条,羽片基部的小羽片每边侧脉则为20~24条(杨关秀等,2006)。
时代产地:广东仁化县格顶寨,龙潭组;晚二叠世。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