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Fascipteris (Ptychocarpus) densata Gu et Zhi
中文名:密囊束羊齿(皱囊蕨)
形态描述:至少一次羽状复叶。末级羽轴宽1~2mm。小羽片镰刀形或披针形,大小颇有变化,顶端钝,全缘或具圆齿。中脉明显;侧脉以狭角二歧合轴式分叉,成熟的小羽片中,分叉达7次,组成脉束。第一支脉分出后,即弯向边缘,常再分叉一次;第二支脉分出后,先以约15°角向顶端延伸,至相当于边缘一圆齿的长度,再分叉一次并弯向边缘,与第一支脉略平行,近顶部的小羽片较小;侧脉分叉3~4次,其第一支脉有时再分叉。顶部小羽片的侧脉只分叉一次或不分叉。脉束明显弯曲。生殖小羽片宽约1.2cm,边缘具圆齿。中脉明显;侧脉隐约可辨。每一圆齿的宽度内有两行聚合囊,每行3~4个,遍布小羽片背面。聚合囊为皱囊型,由6~8个无环带的孢子囊组成,直径1~1.4mm。孢子囊外表具若干纵纹,以内面着生于囊托周围(《中国古生代植物》编写小组,1974)。
时代产地:江苏江宁,龙潭组;贵州盘县,宣威组;西藏昌都县妥坝,上二叠统下部;四川筠连金鸡,筠连组;晚二叠世早期。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
中文名:密囊束羊齿(皱囊蕨)
形态描述:至少一次羽状复叶。末级羽轴宽1~2mm。小羽片镰刀形或披针形,大小颇有变化,顶端钝,全缘或具圆齿。中脉明显;侧脉以狭角二歧合轴式分叉,成熟的小羽片中,分叉达7次,组成脉束。第一支脉分出后,即弯向边缘,常再分叉一次;第二支脉分出后,先以约15°角向顶端延伸,至相当于边缘一圆齿的长度,再分叉一次并弯向边缘,与第一支脉略平行,近顶部的小羽片较小;侧脉分叉3~4次,其第一支脉有时再分叉。顶部小羽片的侧脉只分叉一次或不分叉。脉束明显弯曲。生殖小羽片宽约1.2cm,边缘具圆齿。中脉明显;侧脉隐约可辨。每一圆齿的宽度内有两行聚合囊,每行3~4个,遍布小羽片背面。聚合囊为皱囊型,由6~8个无环带的孢子囊组成,直径1~1.4mm。孢子囊外表具若干纵纹,以内面着生于囊托周围(《中国古生代植物》编写小组,1974)。
时代产地:江苏江宁,龙潭组;贵州盘县,宣威组;西藏昌都县妥坝,上二叠统下部;四川筠连金鸡,筠连组;晚二叠世早期。
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