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

古植物

来自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的古植物标本数据

来自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的古植物化石标本


新疆西准噶尔中泥盆世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特征、时代、古环境以及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阐述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定义、分布、时代、组成和特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主要代表我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晚期的植物群,其具有全球广布型属种,也具有特化型植物。该植物群生物量巨大,发育小规模的森林,也形成了若干薄的煤层,成煤植物和森林冠层植物为石松类。结合该植物群化石埋藏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等研究,对呼吉尔斯特植物群的古环境以及古植物地理学意义进行探讨,提出:呼吉尔斯特组若干条保存有丰富植物化石和煤层的剖面,代表中泥盆世晚期区域性的陆相沉积环境,新疆西准噶尔在中泥盆世是重要的植物迁徙大陆桥。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起源于东亚区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及日本和朝鲜一带;其虫媒分支和风媒分支的形成时间不晚于早白垩纪晚期,而这两大分支形成前的先锋类群很可能在早白垩纪以前就已经出现。 

《中国化石植物志 第四卷 中国化石被子植物》出版

本书为《中国化石植物志》丛书第四卷,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中国化石被子植物系统研究的专著,系统、全面、忠实地记录发现于我国的化石被子植物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化石被子植物的分布、研究历史和组成特征等。内容涵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共289属754种,包括属征、种征、化石分布和时代,以及各种的化石图版及说明。
本书适合从事古植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和借鉴,同时也适合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中国化石植物志》丛书是我国于近30余年来出版的首套系统的化石植物专著,并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持续资助。丛书对一个多世纪来我国分散和浩繁的化石植物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鉴定、评价和利用工作,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化石植物的成果大典。本书为被子植物卷。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演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通过对其生活条件特征和有性生殖器官演化等的研究,有助于重建地球表面植物界系统发育史,并推动与之密切相关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借此实现化石资料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本书内容全面详尽,各分类级别准确明晰,配有200余幅精美的化石图版,非常便于相关科学工作者检索、查询和使用。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完成第二次中英联合青藏高原科考

5月6日至25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英国环境研究理事会联合资助,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山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组成的第二次中英联合青藏高原科考队在藏东南地区开展野外科学考察,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5个国家的17名地质学、古生物学、古环境重建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国际联合野外科考。考察队员对昌都地区芒康县、类乌齐县的新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性的野外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了各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并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标本与孢粉研究材料,以及用于古环境重建和确定地层绝对地质年代的实验样品。

  2019年5月11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洛桑江村在昌都地区芒康县如美镇亲切接见了科考队队员。洛桑江村主任对国际学者参加西藏科考表示热烈欢迎,祝愿科考队员多出科研成果,为西藏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洛桑江村主任还询问了科考队员在西藏期间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希望外国专家回国后多宣传西藏的新面貌,争做国际友谊的使者。

樱花“近亲”等珍稀化石南京展出 重现远古“花花世界”

中新网南京3月21日电 (杨颜慈)1.7亿年前的南京花、凝固在琥珀中的静子花、樱花的“近亲同族”中新李……21日,近80件时代跨度从四亿年前到距今1800万年前的珍贵植物化石亮相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重现了远古时期“花花世界”。

三月的南京正值樱花胜放季。当天,“‘许你一个花花世界’植物与花化石特展”在南京鸡鸣寺樱花大道旁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樱花的近亲”——被古植物学家称为“中新稠李”和“中新李”的两种珍稀植物化石在此展出。
此次特展,由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科学传播中心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标本馆和化石网承办,分为标本展示和展板两部分。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李国祥介绍,从植物学上来说,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现在地球上大约有25万种被子植物,也就是有着20余万种不同的花美丽绽放,点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家园。

特展的标本展示部分,精选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模式标本馆馆藏的近80件珍贵植物化石标本,年代跨度从四亿年前到距今1800万年前。市民可以看到生活在四亿年前的中国工蕨,曾经繁盛于大约两亿六千多万年前的大羽羊齿,曾经盛开于一亿七千万年前的南京花,曾经生长于水中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以及被凝固于琥珀中的花化石静子花。

《远古的葱茏——古植物王国》出版

南报网讯(记者 毛庆 通讯员 盛捷)地球上的第一朵花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煤炭北方多南方少?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们会触及各种植物,从饭桌上的蔬菜,到路边的花草树木,可谓无处不在,但实际上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关注却远远少于动物。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编纂的《远古的葱茏——古植物王国》正式出版,从科普的角度系统反映了植物进化历史。

《远古的葱茏》就是一部地球生命绿色征程的史诗,从地球最早期(距今38亿年)出现原核细胞和蓝细菌开始,一路领略多细胞藻类、苔藓植物、裸蕨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一直到今天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被子植物世界。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本较系统、较全面介绍植物进化历史和古植物的科普书籍,吸引大家关注植物世界,爱护保护它们,使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