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份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卷期 |
---|---|---|---|---|
沙顿蕨—曲柄沙顿蕨(新种)在我国的发现 | 1996 | 王德明,郝守刚 | 植物学报 | 38(4) |
河南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早期地层与古生物 | 1987 | 王德有,阎国顺,姜瑗,席运宏,冯进城 |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祁连山二叠纪植物群的特征 | 1986 | 王德旭,贺勃,张淑玲 | 甘肃地质 | (6) |
祁连山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 1984 | 王德旭,贺勃,张淑玲 | 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为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撰写(1) | 北京:地质出版社 |
北祁连-走廊区早、中石炭世的窝木(Bothrodendron) | 1983 | 王德旭,贺勃 | 古生物学报 | 22(5) |
祁连山晚二叠世晚期植物群新认识 | 1980 | 王德旭,贺勃 | 科学通报 | 25(13) |
秦岭草凉驿煤系中又发现一种中石炭纪植物标准化石 | 1956 | 王德文 | 科学通报 | (12) |
徐州地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及生物群 | 1995 | 王祥珍,孙善达,余宝柱,曾昭勇,孙道明,李承文,王凯平,李福俊,吕其玉,李振泉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早泥盆世Zosterophyllum(工蕨)植物群在湖南的发现及其意义 | 1979 | 王根贤 | 地层学杂志 | 3(2) |
四川峨眉龙门洞沙湾组的植物化石 | 1983 | 王洪峰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 (4) |
河南平顶山二叠纪星囊蕨的研究及其与虫囊蕨的关系 | 2000 | 王洪山,盛阿兴,杨关秀 | 植物学通报 | 17(专辑) |
中国河南西部二叠纪Qasimia的微观研究 | 1996 | 王洪山,杨关秀 | 古植物学家 | 45 |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中泥盆世古生物地理区系 | 1995 | 王宝瑜,张梓歆 | 新疆地质 | 13(1) |
华北二叠纪末集群绝灭前的裸子植物及其生存对策 | 1997 | 王自强,张志平 | 科学通报 | 42(20) |
华北石千峰群植物化石研究进展 | 1989 | 王自强,王立新 | 山西地质 | 4(3) |
华北石千峰群下部晚二叠世植物化石 | 1986 | 王自强,王立新 |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 15 |
华北二叠-三叠纪绝灭事件前夕植被的衰退和植物的生存对策:一个山西西北晚二叠世植物庇护区的例子 | 2000 | 王自强 | 古生物学报 | 39(增刊) |
华北一种奇特的二叠纪植物—Gigantonoclea | 1999 | 王自强 | 古生物学 | 42(2) |
中国山西二叠纪Supaia蕨叶和共生的生殖器官Autunia | 1997 | 王自强 | 古生物学 | 40(1) |
华北二叠纪末期集群绝灭后植被的复苏 | 1996b | 王自强 | 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