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份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卷期 |
---|---|---|---|---|
试谈煤成气研究中的一些古植物问题 | 1990 | 张善桢,王庆之,霍福臣,曹景轩,刘志才 | 宁夏地质 | 2 |
古、中生代苏铁植物植株形态及其复原问题 | 1986 | 张善桢,王庆之 | 考察与研究 | (总6) |
斯行健 | 1993 | 张善桢 |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4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斯行健 | 1990 | 张善桢 |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第一卷 |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区系 | 1996 | 张梓歆,王宝瑜 | 新疆地质 | 14(1) |
我国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的进展 | 1984 | 张金谈 | 植物学杂志 | (1) |
龙脑香植物的地理分布 | 1985 | 张金泉,王兰州 | 植物学通报 | 3(5) |
试论江西梓山煤系的地质时代 | 1964 | 张采繁,刘亚光 | 地质学报 | 44(4) |
中国河北唐山和秦皇岛古银杏的调查 | 2000 | 张运涛,尹秀玲,崔凤芝,童宝林,刘建军,潘泽祥,关骋遥 | 植物学通报 | 17(专辑) |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 1995 | 张志耘,路安民 | 植物分类学报 | 33(4) |
东北北部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基本发展阶段 | 1985 | 张志诚 | 古生物学报 | 24(4) |
尼泊尔植物区系的起源及其亲缘关系 | 1988 | 张宏达,江润祥,毕培曦(BUT Paul H)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 |
再论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 | 1994 |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3(2) |
大陆漂移与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 | 1986b |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 |
种子植物系统分类提纲 | 1986a |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 |
弋阳圭峰地区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 1987 | 张利民 | 江西地质 | 1(2) |
贵州盘县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 1983 | 张吉惠 | 贵州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 | |
秦巴地区泥盆纪生态群落分析 | 1992 | 张研 | 甘肃地质学报 | 1(2) |
华北板块晚古生长古气候变化对聚煤作用的控制 | 1999 | 张泓,沈光隆,何宗莲 | 地质学报 | 73(2) |
煤古植物学历史、现状及展望 | 1995 | 张泓,沈光隆 | 地球科学进展 |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