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份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卷期 |
---|---|---|---|---|
吉林省东部燕山运动与内陆含煤盆地生成发展、生物组合特征及今后找矿方向 | 1985 | 刘尔义,李耘,王秀琴 | 吉林地质 | (3) |
中国斯蒂芬期植物群的植物地理区系性质 | 1995 | 刘化清,王军,沈光隆,吴秀元 | 西北地质科学 | 16(2) |
对Phytolithes汉译名的商榷 | 1996 | 刘化清,王军,王永栋,沈光隆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6(4) |
生物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性及其植物学证据 | 1996 | 刘化清 | 大自然探索 | 15(3) |
陕西陇县娘娘庙三叠纪生物群的发现与研究 | 1985 | 刘子进,刘顺堂,洪友崇 |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 (10) |
中国植物化石 | 1887 | 伍德(WOOD L F) | 美国地质调查所年报,第8次,1886-1889 | 2 |
被子植物的起源——以喜花虻类化石为据 | 1998 | 任东,洪友崇 | 动物分类学报 | 23(2) |
古植物学 | 1988 | 边立曾,张忠英 | 古生物学,下册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深海钻探计划第80航程白垩纪沉积中的植物化石和其他有机质残屑:古环境意义及能源潜在性 | 1984 | 白藤(BATTEN D J),克雷伯(CREBER G T),周志炎 | 深海钻探计划初步报告 | 80 |
中国煤层中的煤核 | 1985 | 田宝霖 | 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质和地层会议论文集,5 | 厄巴纳: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 |
中国煤层中的煤核 | 1980 | 田宝霖 |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 2 |
东亚古特有植物:分布型式变迁的化石证据 | 1997 | 弗格森(FERGUSON D K),刘裕生,泽特(ZETTER R) | 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东亚的面貌演变 | 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东亚新生代晚期环境变化对陆生植物和动物分布的影响 | 1993 | 弗格森(FERGUSON D K) | 第三纪中期以来东亚变化的地形和变化的生物群,第三届东亚环境演化会议论文集 | 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评论瓢叶目Noeggerathiae与齿叶目Tingiae兼论它们在蕨类植物门中的分类地位确立后的意义 | 1933 | 布劳温(BROWNEI) | 新植物学家 | 32(5) |
关于化石角质层的研究和技术处理方法 | 1981 | 叶美娜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古生物学名词 | 1990 | 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84 |
华南二叠纪成煤期的探讨 | 1987 | 冯少南,林甲兴 | 中国区域地质 | (1)67-74 |
华南二叠纪的植物化石组合 | 1980 | 冯少南,林甲兴 | 地层学杂志 | 4(4) |
被子植物化石花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 1997 | 冯广平,耿宝印,李承森 | 植物科学进展 | 1 |
浙江大羽羊齿化石之新产地及基地质时代说略 | 1931 | 乐森璕 | 中国地质学会志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