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孢粉

古孢粉

天山北坡孢粉数据集

数据包括:

1.大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8-110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3640±60aB.P-890±60aB.P)

2.小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90厘米共38层的孢粉粒数,3240±60 aB.P)

3.桦树窝子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106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2170±185aB.P-450±155aB.P)

4.四厂湖剖面孢粉粒数资料(10-84厘米共19层的孢粉粒数,1000±50aB.P-665±65aB.P)

5.东道海子剖面B孢粉粒数资料(0-190厘米共64层的孢粉粒数,4500±310aB.P-305±130aB.P)

Ni Jian.Sporopollen Recor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Science Data Center. 2008[倪健等,天山北坡孢粉数据集,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2008.]

哈尔滨黄山剖面

江西鄱阳湖区ZK01钻孔

显微镜下讲故事(记《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背后的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孢粉学以后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袁一雪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两种植物生殖配子体的简称。其中,孢子是孢子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花粉则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将孢子与花粉研究合二为一的孢粉学,是研究这两者以及带有机质壁的微体化石(孢型化石)的一个学术分支,属于地质学和植物学的一个交叉领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就是研究孢粉学的学者之一。1月,刘锋与同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舒、卢礼昌和朱怀诚共同编撰的《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专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收集了1960~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及孢粉属种,共295属,2288种,是对我国晚古生代(包括少量晚志留世)孢粉化石50年研究成果的首次系统总结。

13年磨一剑

为了编撰《中国晚古生代孢粉化石》,刘锋花费了13年的时间。

中瑞科学家在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彭俊刚博士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ViviVajda教授、SamM.Slater博士合作,在青藏高原南部三叠系最具代表性的土隆地区开展了孢粉学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三叠纪是全球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冈瓦纳大陆开始裂解、新特提斯洋扩张形成,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是研究上述地质事件的关键区域。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三叠纪陆生植物面貌及其区系属性等所知甚少。

  此次研究首次揭示了研究区中、上三叠统孢粉植物群面貌,建立了相对完整、连续的孢粉组合序列。它们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冈瓦纳代表地区的孢粉序列可以很好的对比,为青藏高原三叠系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彭俊刚表示,研究通过分析孢粉植物群组成面貌及特征分子分布情况,指出本区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与冈瓦纳大陆Onslow孢粉植物群高度相似,而与中国华北和华南分区的孢粉植物群显著不同,代表了中国晚三叠世一个新的孢粉植物分区—―藏南孢粉植物分区。这是对中国晚三叠世孢粉植物分区研究的重要补充。

  论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期刊Alcheringa。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瑞典研究理事会及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