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粉

天山北坡孢粉数据集

数据包括:

1.大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8-110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3640±60aB.P-890±60aB.P)

2.小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90厘米共38层的孢粉粒数,3240±60 aB.P)

3.桦树窝子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106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2170±185aB.P-450±155aB.P)

4.四厂湖剖面孢粉粒数资料(10-84厘米共19层的孢粉粒数,1000±50aB.P-665±65aB.P)

5.东道海子剖面B孢粉粒数资料(0-190厘米共64层的孢粉粒数,4500±310aB.P-305±130aB.P)

Ni Jian.Sporopollen Recor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Science Data Center. 2008[倪健等,天山北坡孢粉数据集,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2008.]

孢粉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孢子植物的孢子和种子植物的花粉,都是生殖细胞。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孢子和花粉,异孢植物的孢子有大孢子(雌性)和小孢子(雄性)的区别。孢子花粉的壁分为两层,内壁由纤维素组成,质软易破坏;外壁质密而硬,可保存为化石。外壁又可分为内层和外层,具饰纹。孢子花粉质轻量多,散布极远,各沉积地层中均可保存,用以划分对比地层、恢复古地理古气候极有价值。

中瑞科学家在西藏三叠系孢粉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彭俊刚博士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ViviVajda教授、SamM.Slater博士合作,在青藏高原南部三叠系最具代表性的土隆地区开展了孢粉学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三叠纪是全球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冈瓦纳大陆开始裂解、新特提斯洋扩张形成,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是研究上述地质事件的关键区域。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三叠纪陆生植物面貌及其区系属性等所知甚少。

  此次研究首次揭示了研究区中、上三叠统孢粉植物群面貌,建立了相对完整、连续的孢粉组合序列。它们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冈瓦纳代表地区的孢粉序列可以很好的对比,为青藏高原三叠系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彭俊刚表示,研究通过分析孢粉植物群组成面貌及特征分子分布情况,指出本区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与冈瓦纳大陆Onslow孢粉植物群高度相似,而与中国华北和华南分区的孢粉植物群显著不同,代表了中国晚三叠世一个新的孢粉植物分区—―藏南孢粉植物分区。这是对中国晚三叠世孢粉植物分区研究的重要补充。

  论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期刊Alcheringa。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瑞典研究理事会及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

揭秘11700年前北京气候环境变化,古人类从山区走向平原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人类活动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期。

全新世(距今约11700年)是新石器时期和农业文明的开端,而且是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毫无疑问,全新世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影响着北京地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个过程究竟是怎样?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王宇飞研究组围绕相关问题,在地质学国际顶尖期刊《地球科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文成果《全新世北京地区的气候、景观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特邀研究者向读者做介绍。

全新世气候:冷干-暖湿-暖干
全新世是个地质学名词,指从约11700年前开始,一直到今天的这段地质年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宇飞研究组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合作,以北京平原地区为研究范围,通过整合地质层花粉资料和考古文献,以植物作为气候代用指标,首次定量重建了北京平原地区进入全新世以来,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古代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

北京地区处于北温带中国北方东亚季风活动区内,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现代的年均温11.5℃,年均降水644.2毫米。其地形分异明显,西面有西山,北面临燕山,地貌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可分成西北山区和东南平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