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份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卷期 |
---|---|---|---|---|
关于被子植物演化和辐射的分子化石初始材料 | 1998 | 泰勒(TAYLOR D W),布伦纳(BRENNER G),希基(KICHEY L J),巴沙(BASHA S H),李洪起,费古(FAGO F J),莫尔道万(MOLDOWAN J M) | 美国植物学杂志 | 85(6)(增刊) |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解剖生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1993b | 桑树勋,刘焕杰,施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 21(3) |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形态与生态适应 | 1993a | 桑树勋,刘焕杰,施建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2(3)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工作之评价 | 2000 | 斋木(SAIKI K),王永栋 | 化石(日本) | 67(2000) |
木材结构—定量解释全球环境变化的一把钥匙 | 2000 | 扆铁梅,王宇飞,李承森,姜笑梅,肖扬 | 植物学通报 | 17(专辑) |
江南古陆东南部变质岩系中植物化石的发现 | 1957 | 徐道一,苏明迪 | 地质知识 | (5) |
云南第三纪植物群及其古气候的研究进展 | 2000 | 徐景先,王宇飞,杨健,普光荣,张翠芬 | 植物学通报 | 17(专辑) |
定量分析第三纪气候与环境的新方法—共存类群生态因子分析法 | 2000 | 徐景先,王宇飞,李承森 | 植物科学进展 | 3 |
被子植物系统研究现状 | 1984 | 徐炳声 | 云南植物研究 | 6(1) |
槭属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 1998 | 徐廷志 | 云南植物研究 | 20(4) |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 | 1973 | 徐仁,陶君容,孙湘君 | 植物学报 | 15(1) |
中国更新世的云杉—冷杉植物群及其在第四纪研究上的意义 | 1980 | 徐仁,孔昭宸,杜乃秋 | 中国第四纪研究 | 5(1) |
珠穆郎玛峰地区第四纪古植物学的研究和喜马拉雅山的上升 | 1973 | 徐仁,孔昭宸,孙湘君,陶君容,杜乃秋 | 科学通报 | 18(6) |
果真华北燕辽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出现了被子植物吗? | 1987 | 徐仁 | 科学通报 | 32(6) |
晚第三纪以来中国植被的变化 | 1984b | 徐仁 | 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和古人类学 | 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晚第三纪以来东亚南部环境的变化 | 1984a | 徐仁 | 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和古人类学 | 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
植物进化的研究 | 1983b | 徐仁 | 进化论选集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中国晚白垩世和新生代植被,着重讨论它与北美植被的联系 | 1983a | 徐仁 | 密苏里植物园年报 | 70(3) |
青藏古植被的演变与青藏高原的隆起 | 1982b | 徐仁 | 植物分类学报 | 20(4) |
青藏高原隆起及过去的植被变化 | 1981 | 徐仁 | 青藏高原的地质、地质历史和起源 | 北京:科学出版社;纽约:戈登&布雷其科学出版公司 |